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圖片來自章子怡微博)
人生在世,不只是為了活著而已,若是為讓他人滿意而活,會覺得很累、很厭,不知為何要這樣活下去?失去了笑容,人生再無喜悅。
我們活著是為了體驗更好的人生,而不是為了讓別人開心而活,當然這不代表我們要自私自我,而是在合理的範圍內,盡量按自己的心意而活。
追求一個更好的,更具靈氣的自己,活出鮮活的模樣來!而不是在抱怨、絕望、失望中掙扎度日。
決定你生活的是自己,你永遠都有選擇,只是看你願不願意承擔兩已。
錢鐘書認為:「人既然活著,就本能的要活得更好,更有意義。」
真正做到為自己而活是什麼樣的體驗?
1、在愛情中自由
夏晨曦在《你所希望的,終有一天會實現》中提到:
「人生在世,重要的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如果一段關係一再令你失望,你也盡自己所能地改變了,仍然沒有改善,無論你再愛他,都應該離開。
這段關係正在奪去你的靈氣和能量,一段好的關係中是沒有匱乏感的,你不會寄望因為對方自己才能活得更好,也不期待對方能夠治癒你。
你不會委屈自己去讓他開心,也不會刻意討好他,沒有過度懷疑,也沒有那麼多不安全感需要他來成全。
你不需要靠這份感情來肯定自己,就算他貶低你、不認可你,你仍然很自信。
你為他付出是因為你愛他,而不是怕他會離開你、生你的氣、不開心,這樣才叫活出自己!
真正的愛是沒有苦楚的,夾帶了雜質的愛才會帶來苦難,因為你會不平、會抱怨、會索取。
這都是沒有活出自己的緣故,若你是完整的,按自己的心意和他相處,便不會如此了。
為自己而活吧!這不是說完全不為他人改變,前提是你心甘情願,你也認同那樣更好,而不是對方認為好就要你改。
但也要注意做自己的時候,是否讓他人受苦了,比如說把家用得很髒亂或是有出軌對象,這都嚴重影響他人了。
2、對父母沒有幻想
人們很自然地會對父母產生幻想,希望他們像傳統形象那般慈愛溫和,寬容且睿智,可以引領你,又能當你的靠山,給你無盡的愛。
很可惜的是,現實中有很多父母都做不到!他們可能連什麼是愛都不懂。
真正為自己而活時,便不會再要求父母對你如何了,你不再期盼他們肯定你、你不再要求他們要很有愛、你不再怨怪他們當年虧待你,在你的心上挖出一個個黑洞。
當你孝順父母時,是按自己的心意,而不是任由他們索取,不願意做的事,你勇於拒絕。
當感受不到愛時,你也不會被孝道束縛,做出愛自己的決定。
你真正地長大了!不再像孩子般渴望父母的愛,也不把伴侶當作父母那般索取,不會刻意冷漠,也不會緊黏著對方。
3、對朋友沒有要求
三毛曾說:「朋友是不能要求的,一點也不能,因為我們沒有權利。」
不是你付出了,他就一定得還你,不是因為你們關係很好,他就必須勉強自己替你做事。
相對地,你也不會因朋友的要求為難自己,比如周末想休息一下,朋友突然把孩子帶來你家,說她想跟老公兩人世界,希望你幫忙帶一下。
你好意思拒絕她嗎?活出自己的人就敢!因為這是她的生活,若要她幫忙,需要提前說,而不是直接到門口塞給她。
活出自我的人,不會把朋友當作可利用的對象,也不會把對方當作垃圾桶,任意丟棄情緒廢棄物,他們知道沒有人喜歡聽別人抱怨。
活得像自己的人,也沒有那麼多的不開心可說,老公對不起她,她勇於離開,而不是為了孩子或其他原因留下來抱怨。
他也不會對朋友的私事多加干涉,朋友來請教,他會知無不言,但朋友不照做,他也不會介意,更不會強加批評。
和朋友來往,是為了共度歡樂時光,交流不一樣的思想,而不是互相拯救對方。
他們會在朋友困難時拉他一把,但當他覺得能量耗損很嚴重,或是不開心時,就會適時喊停,不會委屈自己。
4、和自己關係融洽
這點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愛自己,活出自己的人,首先一定和自己的關係很好,前面3點才有可能做到。
否則他們常會為了各種原因扮演不喜歡的自己,只為了讓別人滿意,最後漸漸失去自我。
盧蘇偉在《你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中指出:
「人生是自己的,要為自己的現在和未來負責。」
活出自我的人,很喜歡自己也信任自己,總能看到自己的優點,做自己的靠山,用正面信念,幫自己打造出一帆風順的人生。
武志紅在《巨嬰國》裡寫道:
「生命是為了更好地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更好地自己,因為,你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
很多不愛自己的人,都很厭惡自己,只看得到自己的缺點,或許是因為他們身邊也有個一直挑刺的人。
活出自我的人,不會受他人耳語影響,無論別人怎麼說,他都相信自己的感受。
他們勇於創新和嘗試,選擇別人認為不保險的道路,稚楚在《我只喜歡你的人設》中寫到:
「我們生來就是為了成為自己,而不僅僅是變成一個『正常人』。」
白櫻結語
當正常人太無趣了!你得做自己才行!社會總是逼得我們活得像別人一樣,才會放過你。
否則你一出門,便會有很多人來問你「為什麼不結婚?」「為何不生子?」「你怎麼穿那麼奇怪?」「你是不是太瘦了?」「你為什麼不做正常的工作?」等等。
為了讓他們滿意,你活得太累了,只有先做到愛自己,你才有能力承受這些壓力而不變形。
最容易讓女人失去自我的就是婚姻,尤其是本來就比較弱的女人,她們沒有主見、沒有自信、沒有錢,只要對方拿捏住她的弱點,她就得屈服。
公婆再無禮都得對他們笑,討好他們,老公態度再差,只要他說:「不然就離婚」妳便沒話說了,妳無法反抗,為了生存,只好照他們的意思去過。
他要你走東,你不能走西,否則他一變臉,你就會怕!
有天你突然發現,你穿著婆婆送妳的便宜低檔衣服,吃著不喜歡的菜,還要大誇好吃,婆婆問什麼,你的答案一律是正面的,不敢表露一點反對的意思,否則她就會翻臉。
那時候你才知道,這些人對你做了什麼,你是如何失去了自我。
有太多人會在你弱的時候來控制你,他們不尊重你的感受和利益,對你無盡地索取,付出了一些廉價的愛,便要你感恩服從,有些愛是很深厚沒錯,但也不代表他就有了剝奪你自由的權利。
不要讓任何人奪去你的自由!你能為生活做出屬於自己的決定,如此才能活出獨特的自己!
你可能會變得有些孤獨,可能會有人說你很自私,只要你是有愛的,這些都不用在意,你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可以活得心安理得。
委屈求全,自然就不孤獨了,誰不喜歡和一個萬事都可配合自己的人在一起?很多人緣極好的人,都是壓抑了很大一部分真實的自我和他人相處。
真正的你,怎麼可能人人都喜歡呢?但總會有人因為珍惜你的好,包容了你的真實缺點。
我認識過一個當業務的女生,剛認識時,真的覺得她很耐斯,但在她描述和男友相處時的狀況時,簡直是另外一個人,態度冰冷自我,說話也很不客氣。
但那時她才是在做自己吧!所以他們的關係很不好,因為對方受不了她的冷漠,她該找的是能接受她的真實自我的對象。
不用怕孤單寂寞,若要你偽裝自己去換來一段關係,你也維持不了多久,除非對方值得你一直裝下去。
做真實的自己,那麼你無論單身與否,才會真的快樂!
馬德在《允許自己虛度時光》中主張:
「生活是自己成全的,怎麼活全在你自己。」
昨天看到一個媳婦抱怨婆婆生小孩前就說不會幫他們帶孩子,然後每天就是上課學才藝,到處去玩。
後來孩子生出來了,她真的沒幫忙,再老一點時,又要求媳婦要常帶孫子來共享天倫之樂,令媳婦不滿。
這個婆婆一點錯都沒有,本來就沒說父母一定要幫晚輩帶孩子,她只是想按照自己心意來活。
但若因此和孫子不親,也是理所當然的結果,她也要承受,就像白櫻剛剛提到的孤獨。
你選了一邊,一定會失去另一邊,你不能什麼都要,重點就在於心甘情願,這位婆婆只要甘願吞下媳婦和孫子都和自己不親近的結果即可,她既享受了自由,也必須承擔些什麼。
但終究還是愛不夠吧!如果婆婆很有愛,只是沒帶孫子,也不至於如此。
不過我想讓她再選一次,她也不會後悔的。做自己,準沒錯!
延伸閱讀:
1. 安海瑟薇:「當你不愛自己,別人批評你時,你或多或少會認同他們!」
2. 從《都挺好》明白:面對親人的惡意 你要學會強大!更加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