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愛奇藝電視劇《燦爛的轉身》劇照,僅為示意)
(圖片來自愛奇藝電視劇《燦爛的轉身》劇照,僅為示意)

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想增加正能量,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方便時常瀏覽。

在簡體書《依賴共生》中,提到了個體若在2到3歲時,沒完成「心理出生」,未來很可能會出現過度依賴行為,這種對心理的損害,甚至在6個月大前就已形成。

心理出生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從依賴到獨立的過渡。

心理出生通常發生在嬰兒時期,大約在 18 到 36 個月之間,並且與個體對於自我和他人的認識、語言能力的發展以及對個體獨立性的追求有關。

這個過程包括了一個人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與他人有著不同的需求和權利。

心理出生的階段對個體的自我認同、自尊以及與他人的關係形成至關重要。

如果這個階段過程有問題或者被干擾,可能導致心理健康問題,例如依賴、分離焦慮或者邊緣性人格障礙等。

孩子還那麼小,父母還要將行為異常的原因,全推到孩子個性不好之上嗎?看過太多不懂愛的父母,都將孩子的緊黏或冷漠表現歸究於他本身,而非自己的教育。

在嬰兒時期,若父母不太想理孩子,讓他一直哭泣不去抱他,對待他的方式無愛,不夠溫柔關懷,都有可能造成這樣的影響。

依賴共生關係(Co-dependent Relationship)是指一種過度依賴的人際關係模式,其中一個或兩個人常將自己的身心健康、滿足感或安全感放在他人的行為或情緒上。

在這種關係中,一個人可能會過度照顧或控制另一個人,以滿足自己的需求或控制自己的焦慮。

依賴共生的人常常無法區分自己與他人的需要,可能會忽視自己的需求,而過度專注於滿足他人的需求。

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往往依賴於他人的認同和關注,而他們的情緒也常受他人的情緒影響。

在極端情況下,他們可能會容忍不健康的對待方式,僅僅為了保持關係。

要如何識別自己是否處於這樣的關係中?書中提供了以下評斷方式:

 

依賴共生關係特徵

– 你無法區分想法和感受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 你尋求他人的認可和關注,以讓自我感覺良好。
– 別人有問題時,你會感到焦慮或內疚。
– 有些事情你不想做,但為了取悅別人,你還是會去做。
– 你不了解自己的需要或需求。
– 你依靠別人來定義和關注你的需要。
– 你相信別人更了解什麼對你來說是最好的。
– 當事情沒有朝你期望的方向發展時,你會有些崩潰。
– 你會為別人和別人的幸福花費所有的精力。
– 你試圖向別人證明你值得被愛。
– 你不相信你能照顧好自己。
– 你認為別人都是值得信賴的。
– 你會理想化他人,他們辜負你的期望時,你會失望。
– 你用發牢騷或撅起嘴的方式得到你想要的。
– 你感到未被賞識或不被重視。
– 事情出錯時,你會自責。
– 你認為自己不夠好。
– 你害怕被人拒絕。
– 你過著現在的生活,就像是環境的受害者。
– 你害怕犯錯誤。
– 你希望別人更喜歡你、更愛你。
– 你不會向別人提要求。
– 你害怕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生怕別人會拒絕你。
– 你會讓別人傷害你而不是保護你。
– 你不信任自己,也不信任自己的決定。
– 你發現很難與自己獨處。
– 不好的事情發生了,你會假裝沒發生在你身上。
– 你讓自己一直很忙,這樣就不用考慮其他事情。
– 你表現得好像不需要任何人,不需要他們為你做任何事。
– 你認為所有人和所有的生活,要么全是好的、要么全是壞的。
– 你會用說謊保護和包庇你愛的人。
– 你感到害怕、受傷和憤怒時,盡量不會表現出來。
– 你發現自己很難與他人保持親密關係。
– 你在生活中很難有樂趣和自主性。
– 你在大多數時候都會心情焦慮,也不知道為什麼。
– 你擔心別人會離開你。
– 你感覺被困在一段關係裡。
– 你用哭泣獲得你想要的。
– 你覺得別人用感情控制你。
– 你害怕自己的憤怒。
– 你感到無力改變自己,也無力改變你所處的境況。
– 你覺得別人應該為了讓你感覺更好一點而做出自身的改變。

作者指出若有一半以上,你便是處於依賴共生關係中。

 

父母的行為是如何阻礙孩子心理出生?

嬰兒在六個月以前的生活經驗,特別是與主要照護者(通常是父母)的互動,對其未來的心理出生有重要的影響。以下的照護方式可能對嬰兒的心理出生構成障礙:

 

1、缺乏一致性和可預見性的照護:

如果照護者無法提供穩定且一致的照護(例如,不規律的餵食和睡眠時間,照護品質變化大),這可能會使嬰兒難以建立對環境和他人的信任感。

2、忽視或不回應嬰兒的需求:

如果照護者忽視或不回應嬰兒的需求(例如,嬰兒哭泣或展現舒適/不舒適的信號時未獲得回應),這可能會阻礙嬰兒學習如何有效地與他人溝通和建立關係。

3、情緒上的疏遠或忽視:

照護者情緒上的不在場(例如,缺乏眼神接觸、面部表情或親暱的身體接觸)可能會讓嬰兒感到不安全,進而影響其建立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4、照護者的壓力或心理健康問題:

如果照護者正在經歷重大壓力或心理健康問題,也可能影響他們提供適當照護的能力,進而影響嬰兒的心理發展。

這些經驗可能會讓嬰兒難以在後續的發展階段順利完成心理出生,形成自我認知並理解自己與他人的區別。

即使早期經驗可能對心理發展有重大影響,但也有許多因素可以改善或緩解早期不適當的照護對兒童的長期影響,包括後續環境的改善、心理治療等支援。

 

白櫻結語

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依賴共生的特徵都是缺愛的人會有的行為表現,不是太黏就是太冷漠。

他們很難在關係中自在地愛和被愛,也總是承擔著許多不該承受的情緒和壓力。

總在尋求認同和愛,但他們認定的愛的方式是不正常的,以致於關係中問題重重。

喜歡黏人的焦慮型依附會將溫柔的甜言蜜語視為愛的表現,他們需要對方大量的陪伴和支持,造成伴侶很大的壓力。

與人疏離的逃避型依附則追求尊重和理解,他們希望伴侶可以接受這樣他想要獨處的生活方式,卻忽略了關係需要陪伴和互動,才能更親近。

改善方式是找個安全型依附傾向較高的伴侶,好好地一起走出來,對方會不斷地給予正能量和愛,支持你、陪伴你、肯定你,用正面思考扭轉你對關係的看法。

他們不會被你的情緒嚇跑,也不會過度黏人或冷漠,讓你的心十分安定,可惜的是這樣的人一般被視作個性好又隨和的對象,大家都喜歡,也就是所謂的好男人或好女人。

他們的選擇性很多,不一定會選擇情緒多又反常的缺愛者在一起,最後往往是兩個缺愛的人湊在一塊,衝突不斷,導致心理狀況越來越嚴重。

但有個好消息是焦慮或逃避型若能將自己往安全型方向靠攏一些,他們會是比安全型更好的伴侶!所以成長便很重要了,當你把自己往好的方向調整一些,你們能得到的快樂也比他人更多。

白櫻更希望提醒新手爸媽們,好好地照顧你剛出生的孩子,別在生命初期,就在他身上種下不幸的種子,未來他和你們的關係也不會太好。

參考資料:
書名:《依賴共生》
作者: 巴裡·溫霍爾德

想獲得更多成長,請按讚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網上搜尋「白櫻」即可找到我。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