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電影《鐵達尼號》劇照)
(圖片來自電影《鐵達尼號》劇照)

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想增加正能量,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方便時常瀏覽。

(圖片來自電影《鐵達尼號》劇照)

鐵達尼號事件是個悲劇,但在危急時刻,我們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輝,有許多人不顧自身安危,將生的機會讓給他人,為別人著想。

一個人的品格高低,在此時一覽無遺,有善就有惡,也有人只顧自己逃生,非常自私。

今天白櫻就帶你來看看鐵達尼號沉沒前2個小時,發生的各個人性故事。

有感人的,也有令人憤慨的,這些故事都在提醒我們,要當個更好的人。

 

鐵達尼號上都坐了哪些人?

在《大災難》一書中,紀錄下了這些故事。

「鐵達尼號」擬定的單程航程為七天。航行英吉利海峽之後,預計在次日抵達愛爾蘭昆士敦港進行短暫的停靠。

因船員在啟航前有所變動,「鐵達尼號」上的總人數至今仍無法精準計算。

據估計,船上約有2208人:其中船員占892人,乘客則為1316人。

一等艙的乘客為當時的社會名流,包含美國總統的親信顧問阿奇博爾德·W.巴特少校、美國國會議員、梅西公司的主管伊薩多·斯特勞德、美國的財富巨人本杰明·古根海姆、約翰·阿斯特上校及他年輕的新娘等。

二等艙的乘客主要是800名中產階級的旅客和新婚度蜜月的伴侶。

三等艙的乘客大都在「鐵達尼號」的公共空間、走廊和樓梯上活動,預估有462名男性、165名女性和79名兒童,其中多數為來自德國、瑞典的年輕工人和移民,他們的生活貧困,準備移居美國這個新世界。

 

災難中的人性光輝

在危急時刻,人性的善與惡被揭示無遺。

得知出狀況後,場面一片混沌。由於旅客未經過救生培訓,加上船上救生艇的數量遠遠不足,因此,乘客的疏散過程極其緩慢。

起初,許多人在半崩潰的狀態下,爭相搶著上救生艇。

但當大家意識到救生艇的數量並不能承載所有人時,男士們決定按照海上慣例,先讓婦女和兒童登上救生艇。

大部分的男性船員和年輕乘客一致行動,全力投入救援工作,開始疏散船上的人群。

這是人類災難史上最令人動容且最悲壯的一刻。人們把生存的機會留給了長者、婦女和兒童,幫助他們先登上救生艇。

一些年輕而強壯的乘客積極參與救援工作,他們爬上高高的樓梯,解開纜繩,將救生艇一個個穩定地放下海面;有的人在危機關頭脫下救生衣,穿在他人身上;有的人送上自己的親人到救生艇上,然而當看到甲板上仍有長者、婦女和兒童時,他們叫回自家人,讓其他人先上救生艇。

他們的表現理智且鎮定。然而遺憾的是,鐵達尼號的救生艇遠遠不足,救援工作充滿困難。

在沉沒前的2個小時,艦船的燈光依舊燦爛,這一切都要感謝在甲板下深處的輪機工和機械工們,他們在齊腰的水深中堅守著自己的崗位,保證發電機的運行穩定。

他們明白自己身處險境:被水門封鎖在下方,與世界隔絕,悲劇緩步逼近,沒有獲救的可能。

儘管他們明白甲板上方可能已有許多人搭乘了救生艇,但他們還是在高溫的蒸汽中堅守了兩個多小時,執行著船長下達的所有命令。結果,他們全都沒了。

還有325名船員、海員和修理工們在船體破裂的地方奮戰,從未撤離。

他們不斷用抽水機排出湧入的海水,希望能堵住洞口,以期給鐵達尼號爭取更多的時間,但他們自己卻沒有生的機會。

當電報員約翰·菲利普接到船長的「棄船」的命令時,他仍然坐在發報機房,持續發送「SOS」訊號,直到最後一刻。

有兩個孩子被抬上救生艇,但由於艇上人數超標,母親不能再登上去了。

出於母愛的本能,母親呼喊道:「讓我上去吧,孩子不能沒有母親!」

聽到她的呼喊後,一名已經坐上救生艇的女士站起來,回到了鐵達尼號,將這位母親推上了救生艇。

有位達夫·戈登夫人多次拒絕上救生艇,與丈夫並肩站在甲板上,在眾人多次懇求下,戈登夫人最後深情地看了丈夫一眼,登上了救生艇。

一個禿頂的中年男士向他的妻子俏皮地笑了笑:「等一會兒再見。」

伊西多史特勞斯 (Isidor Straus) 是梅西百貨公司的共同所有人。他的妻子艾達 (Elda Raven)發現丈夫無法登上救生艇而拒絕登船,兩人相擁而去。

 

 

一對深愛著對方的白髮夫妻親吻著,沉默地互相凝視,再親吻一次,等妻子上了救生艇後,老先生卻悄悄地消失在甲板上的人群中。

另一對新婚的里德帕絲夫婦本來打算一同前往美國蜜月,然而面對生命大關,她不願意獨自逃生,緊緊抱住丈夫不放。

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她的丈夫大力揮動了手,讓她陷入昏迷狀態,等到她醒來時,已經在救生艇中了。

 

 

自此以後,她終生未嫁,以此來紀念深愛她的丈夫。

電影中的蘿絲最後是兒孫滿堂,真實故事中妻子的表現比戲劇更加執著。

 

災難中的人性陰暗面

然而,在救援過程中,還是有些人的行為令人感到氣憤。

像是英國白星線(這是擁有鐵達尼號的公司)的總裁布魯斯·伊斯梅,他在危急時刻選擇了自保,成為第一艘救生艇上的乘客之一。

伊斯梅的行為在當時引發了輿論的廣泛譴責,他被指責在船難發生時先自救,而沒有留下來協助救援行動。

他在一艘救生艇(C號救生艇)中被發現,當時該艘救生艇並未載滿。

伊斯梅在事後曾經辯護說,當他登上救生艇時,甲板上已經沒有可見的婦女或孩童,他是在救生艇即將下水時才跳上去的。

 

 

無論如何,他的行為引發了眾人的批評,並導致他的公眾形象一落千丈。

在鐵達尼號事件後,他於1913年辭去了白星線的總裁職務,並在餘生中過著隱居的生活。

而在二等艙和三等艙的乘客中,許多人並未被叫醒,他們在船上如同迷宮般的通道中迷失,找不到出口,等到他們在翻騰的海水中爬上甲板時,所有的救生艇都已經離去。

其中有許多婦女和兒童,並未獲得他們應得的救生艇名額。

年輕的學者洛倫茨·貝斯利於凌晨1時30分和另外3名男性乘客經允許上了一條救生艇。

他後來說:「儘管當時救生艇還可以容納下10個人,但鐵達尼號的五副洛伊竟驅走了幾個準備登艇的意大利貧窮移民,洛伊還一邊說這些移民是一幫野獸。」

一等艙的婦女有97%獲救,而三等艙的婦女只有46%獲救;一等艙和二等艙的30名兒童全部獲救,而三等艙的79名兒童中竟有53人沒登上救生艇。

這個故事揭示了在危機中人性的善與惡,有些人展現了無比的勇氣和愛,不顧自己也要保護他人;然而也有些人在災難面前只顧自保,不顧他人。

 

白櫻結語

人想求生並沒有什麼錯,但佔據了不屬於自己的求生機會,就非常不應該了。

有位富豪也拒絕登艇,他自豪地說絕沒有任何一位女士,因為他失去了生的機會,這就是人品。

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品質,就像那位白星的總裁,活了下來,卻失去了眾人對他的尊敬,他佔了其他本該活命的女性的機會,是用別人的命換他自己的。

他的說詞難以服眾,當時眾人都爭相登艇,怎會有看不到女人孩子的說法?他若真是最後才登上救生艇,自然有人可以替他作證。

那些努力工作維持鐵達尼號運作的工人們,更加值得敬重,他們是在為大家爭取更多時間。

在那種時候,他們只顧求生放下工作也沒什麼錯,但他們選擇了冷靜地坐在那為他人點燈。

當時還有一支樂隊,平靜地在甲板上演奏出優美的樂曲,以平定眾人慌亂的心,這些人性光輝時刻,在電影中都重現了,或許這也是這部電影如此受人歡迎的關鍵。

那時鐵達尼號若用最堅硬的船頭迎接冰山,或許可保全船身,可惜船員做了錯誤決定,導致最脆弱的部位碰到了冰山,而那麼大一艘船上,竟沒有望遠鏡,望遠鏡被鎖在櫃子中,擁有鑰匙的船員竟沒登船,許多的失誤連結在一起,才有了這樣的結果。

雖然這是令人遺憾的巨大災難,但也讓我們看到了許多人性的美好一面,希望今天這篇故事,能帶給你一些感動,也提醒了我們人品有多重要。

延伸閱讀:

1. 《鐵達尼號》幕後故事:阿湯哥很想演傑克被拒絕 凱特也非蘿絲第一人選 

2. 《鐵達尼號》中相擁而去的老夫妻 真實故事更加動人 :你不走我也不走了

3. 《鐵達尼號》真實故事:蘿絲50歲仍美麗動人 兩人都生還 「傑克」卻從此不願再見她 

想獲得更多成長,請按讚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網上搜尋「白櫻」即可找到我。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