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和吃飯一樣,吃得營養比吃得多更重要。
如果胡亂吃下不好的食物,或是不適合自己身體的食物,只會反受其害。
細嚼慢嚥健康的食物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一個人吸收了大量的知識,卻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得到的觀念全都雜亂無章,甚至是互相抵觸,只會讓自己變得四不像。
知識的交融
好的做法是從各方面吸收知識,加以互相比對,截取你認同的地方,最後融會貫通,變為自己的價值觀和想法,才能真正掌握知識,而非被知識擺弄。
如果想要獲得更全面的思考,就要多吸收新知,不斷翻新自己的見識。
透過各方面的推敲和佐證,得到一個較為成熟完整的結論。
就拿女人要不要結婚來說,若單單只是因為女人婚後生活太苦,便太過片面。
若各方面條件配合,女人也可以過得不苦,所以不只要看過得辛苦的女人,也要去了解過得好的女人怎麼生活。
最後才能判斷建議女人不要結婚,是在什麼先決條件下才成立,又是什麼條件其實結婚會更好。
大量閱讀卻不能思考更可怕
白櫻在看書時,會一直思索作者說得對不對,和我以往接收到的觀念是否有抵觸。
抵觸了,哪個人的說法更好?便會換上我更認同的那個想法。
就像我之前文中舉過的例子,我本來認為網路發達後,大家在網上進行了許多碎片化閱讀,對於人們來說是種妨害。
但聽過蔡康永的想法後,便有所改觀。
我站的角度是假設人人都會拿起書來看,卻因為網路方便,先選了網路,造成碎片化閱讀過於片面。
蔡康永的角度是有些人原本可能一本書都不會看,但現在卻讀了很多篇文章,當然會更好。
所以我學會了用另一個角度去看這件事,便有了不同的想法。
但對於本來就會看書的人而言,我仍是覺得多看書更好。
雖然我自己是在網上寫文的人,我還是必須公平地這麼說,書本的知識還是比較系統化的。
網路文章可以利用閒暇時間看,兩者的性質不同。
如果一個人一下聽到別人說好,一下又聽到別人說不好,人家說什麼,他就信什麼,便會很混亂。
我們要懂得去分析其中的差異,判斷要不要收為己用。
否則看了一堆理論,自己卻無判斷能力,最後只會變得四不像。
閱讀是為了接觸不一樣的思維,它會和我們的舊有思維產生作用,這個過程是耗費腦力的。
若只是單純地大量閱讀,而不加以分解吸收,反而會使我們的腦神經失去靈敏度。
一有空就看書,看完也不思考,也就成了所謂的書呆子,最後變得不知變通又頑固,也無自己的想法。
這可能也也是大家對於學者的說法有時會不滿的原因。
你的思想才是主體
叔本華曾說:「我們讀書時,是別人在代替我們思想,我們只不過重複他的思想活動的過程而已。」
閱讀時,我們的思維被他人想法牽引著,但最重要的根本還是自己。
書籍是外來物,是幫助我們的添加物,不能取代本體。
若讓書本上的知識趕跑了你原本獨有的思維,就會慢慢失去自己。
所以大家總說閱讀完要思考,這就是一個融合的過程,若只是一直塞一直塞,那便是單向地接受。
閱讀後的智慧,也需要實際生活驗證,親自到埃及走一趟,跟你看了100本埃及旅遊書的感受肯定不同。
我們要去觀察、去體會其中所說的道理是否正確。
思考是一種主動的行為,並不是拿起書來看就自然而然會發生,你必須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思索一下是否正確。
叔本華曾說:
「閱讀猶如兒童啟蒙習字時,用筆按照教師以鉛筆所寫的筆畫依樣畫葫蘆一般。我們的思想活動在讀書時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們暫不自行思索而拿書來讀時,會覺得很輕鬆,然而在讀書時,我們的頭腦實際上成為別人思想的運動場了。所以,讀書愈多,或整天沉浸讀書的人,雖然可藉以休養精神,但他的思維能力必將漸次喪失,此猶如時常騎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較差,道理相同。」
白櫻結語
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女人,是自己精神上的女王。(男人則是帝王)
妳始終是自己的主宰,他的想法看起來很好,但我也要想一下適不適合我。
常看白櫻文章的讀者應該可以感受到,無論我看了什麼書,我的價值觀還是有一致性的,不會因為不同的作者就跑偏。
一下說東好,一下又說西好,而東跟西卻是完全相違的事,基本上我的文章不會有這樣的情況。
若發生了,我也會說明原委,可能是有特殊條件,或是我的思維進行了翻新,不是胡亂看到什麼就支持什麼,或在短時間內就推翻之前的說法。
這個一致性的價值觀,就是白櫻的個人價值。
你也應該保護自己的獨有思維,才不會輕易被人帶偏。
就算再喜歡一個作家,也不該認可他說的每一句話,因為兩個人不可能如此吻合。
他說的每一句話都適用於你,那肯定是有問題的,他不會如此十全十美。
每個人都是如此獨特,要活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被外界資訊所形塑,你才能無可取代。
延伸閱讀(請點標題觀看):
想要獲得更多成長,請按讚粉絲頁白櫻(請點選藍字加入),或在最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也可在臉書搜尋「深度好文讀不完」就能找到我。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白櫻,用不一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