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許多人很喜歡在社交平台上更新自己的生活動態,並和朋友互動。

但有網友發文表示她觀察到自從畢業後,原本經常更新Instagram限時動態的朋友們似乎變少了。

這是否意味著當大家步入社會,因為繁忙的工作而減少了互動?此話題一出,即引起廣泛的討論。

 

為何大家不發限動了?

一位女網友在Dcard發帖,標題為「大家畢業工作後,還會常更新IG動態嗎」。

她提到在大學期間,她和朋友們幾乎天天都會在Instagram分享生活片段,更新頻繁;

但畢業兩年後,她發現那些朋友們現在很少更新了,似乎只有在有重要事情發生時才會分享。

她也發現,自畢業以來,那些經常查看和回應動態的朋友也逐漸減少。

以前一個動態可能會收到許多回應,現在卻只有少數特定的朋友會互動。

她好奇這是否因為工作太忙碌,或是認為日常瑣碎不值得分享,或是大家的社交焦點已經轉移?

 

網友回應

「反而是畢業後才開始活躍於社交媒體,可能是因為工作後感到更自由了」。

「誰會希望將私人生活和情緒表露在外人眼前呢?」

「成為社會人士後,講真話似乎成了奢望,不得不壓抑真實感受,假裝一切如常,最終只會成為社會的犧牲品。」

「畢業後好似只剩新聞頻道值得觀看,其他都失去了意義。」

「現在的焦點都轉向了抖音和小紅書。」

「年輕時生活或許還有彩色,但步入社會後就全部變成了黑暗。」

「擔心生活得太好,會有人來借錢。」

「每天都是朝九晚五的日常,真不知道還能分享什麼」

「現在連看朋友的動態都覺得無趣,看也看膩了」

「畢業後一年,其中有些朋友開始工作,發動態的頻率顯著減少」

「真正的友情不會因為不常發動態而消失」

「有次經理打來要我刪除限時動態。」

「因為終於成熟了。」

「我發限動只為自己開心,不在乎他人是否關注。」

「畢業後缺少開心的事,讓人無從分享。」

「回想過去,發現當時發文更有助於維持健康心態,也更能紓解壓力。」

「進入社會後發現自己其實很孤單,自然而然就少了發動態的念頭。」

「沒時間啊!時間就是金錢!」

 

白櫻結語

發不發真的是個人習慣,會持續發的人,大多是生活較輕鬆有空閒的人,並且帳號上有人會固定和他們互動。

否則發了若無人想看,或沒人回應,我想大家也沒興趣再發了。

出社會後,工作那麼忙,每天回家吃完飯、運動完,留給自己的時間大概只剩2個小時。

可能沒有心思再去編輯一段精心撰寫的貼文,並和他人互動?

若發了人家留言不回,也會覺得失禮。

最後乾脆就不發了,會一直發的人,不是很閒有空一直回,就是鈍感力很強,不回也不覺得對不起對方。

他們對於回不回沒有執念,以後沒人想留言,他也無所謂。

總之,就是發了以後,自己會感覺良好的狀況下,人才會一直發。

如果覺得很累,也沒什麼想分享的,便會不發了。

若發文已成消耗,白櫻也會勸你不發,比如說加了公婆,一發就被批評指教等。

用心過生活,不活在網路上,也不失於好事。

白櫻也是很偶爾才會在個人社團發自己的生活瑣事,我覺得挺開心的,總會有正面的讀者來和我互動。

我發的目的也是覺得那件事很正能量,所以想和大家分享,平台給不給我觸及,也無所謂了。

對這話題有興趣的人,可繼續觀看相關文章:

35歲以後該懂得:不要在臉書或IG上「炫耀」的事

「情商很低」的人,常會在「臉書或IG」發什麼貼文?

為什麼「成熟的人」很少在臉書上說自己的事?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白櫻已寫作6年,若想看更多白櫻舊文,請按讚「白櫻文章(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