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Netflix《華燈初上》劇照)
(圖片來自Netflix《華燈初上》劇照)

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想增加正能量,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方便時常瀏覽,或於文章下方按讚粉絲頁。

(圖片來自Netflix《華燈初上》劇照)

為什麼有的孩子看起來特別懂事成熟,沒有孩子樣?大多是因為父母太幼稚了。

人的心理年齡不一定會隨生理年齡成長,很多人到了50歲仍然不成熟,這樣的父母外表看起來可以照顧好孩子的起居飲食。

但其實他們並無法提供孩子需要的情感支持,甚至有部分連孩子的生活都照顧不好。

因為他們的內在小孩從未長大,一直用缺愛的狀態和孩子相處,不懂得如何愛人。

導致孩子必須過早成熟,可能還要照顧父母的生活。

幼稚的父母只關心自己,只在乎自己是否開心,他們沒有能力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

《華燈初上》中的子維,就是這樣的孩子,蘿絲雖然有心當好媽媽,但她畢竟太年輕了,工作也很忙碌。

於是子維便成了事事關心媽媽的小大人,當父母成了被照顧的那方,該被關愛的孩子又該何去何從?

不成熟的父母,會有哪些特徵呢?

1、情緒化

控制情緒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不成熟的父母總是陰晴不定,有時開心有時暴怒。

我的母親就是這類型的人,她還說哪有人天天都開心,認為自己這樣很正常,對於孩子被情緒波及的苦,她完全無感,我的手上至今仍留著她給我的疤。

他們容易焦慮不安,只關心自己的感受,從來不想控制壓抑,只會要求別人忍耐,多是焦慮型依戀。

在親人面前應該做自己,但也不是肆意放任情緒暴走,要親人當垃圾桶。

活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對別人的情緒反應很敏感,畢竟他們從小就是這樣看父母臉色長大的。

 

2、自我中心

他們總認為自己是對的,試圖掌控孩子的人生,該唸哪個學校、該考幾分才算優秀。

比起孩子的感受,他們的目標有沒有達成,孩子是否聽他的話更為重要。

如果指錯路了,也不會覺得對不起孩子,凡事以自己為中心。

他們做決定時,只考慮自己舒不舒服,不太會想到別人。

掌控感會給他們安全感,控制欲便成了表達愛的方式,因為缺愛,所以需要很多的肯定和重視,便扭曲地變成如此。

因為從小常被父母指責,所以很怕別人指出他的錯處,便不願認錯服軟,苦了孩子。

3、迴避孩子

迴避型依戀成了父母後,很容易變成這個類型,當孩子熱情地來找他們時,他們會想退縮逃避,覺得很煩。

他們只想獨處、做自己的事,在家中扮演冷酷的支配者角色,常常會生氣指責家庭成員。

孩子在父母的怒罵中感受不到溫暖,更時常被拒絕。

於是孩子也成了不再向人索愛的迴避型,或是特別黏人的焦慮型。

若迴避型有自覺地發現自己的問題,並且改善這狀況,就不會再用不健康的方式和孩子相處。

但若他們覺得自己只是獨立並無問題,孩子也該像他們一樣獨立!所以呈現這樣冰冷的狀態,不願為別人考慮,也是不成熟的表現。

白櫻結語

父母不成熟並不是你的錯。

每個人都有義務成長,補足缺愛的部分,讓自己心理健康起來!而不是讓他人承受自己的幼稚帶來的困擾。

大家都需要關愛和支持,但若遇到幼稚的父母,他們不只無法給你愛,還會不停地索愛,讓你疲憊不堪。

你生病時,他完全沒反應,他生病時,你便要請假照顧他,否則他便冷嘲熱諷,在他們心中,自己永遠比你重要。

因為他不會騎車,所以你就必須載他,就算有工作也要為他暫停。

因為你是小孩,所以就要好好照顧他,他能自己做到的事,你也必須替他做,替他安排好一切,並且承受他的情緒和各種要求。

看過一個媽媽,每天都要走15分鐘去開店,她寧願苛求兒子放下工作來載她,也不願花15分鐘走過去,造成兒子巨大困擾。

當你發現自己一直在唸爸媽時,才知道不知不覺中,你已經變成了他們的父母,那需要關愛的你,從小缺愛,又該向誰索愛?

有個朋友6歲就開始煮飯給爸媽吃,因為他們太忙了,導致他變成迴避型依戀,總是強求獨立,不肯接受別人的幫助和關心。

在童年時,孩子就該有孩子的樣子,他們應該被照顧和疼愛,孩子長大後,父母若無行動能力了,孩子當然應該要照顧他們。

但若父母明明行有餘力,還不斷地麻煩孩子,便是不成熟的表現,除非孩子樂於承受,並不覺得困擾。

好的關係,是彼此都很願意付出,而不是只有一方在索取,另一方疲憊不堪。

延伸閱讀:

(持續更新)依戀(依附)理論簡介及文章索引: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成因、判斷標準及相處方式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