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跟白櫻一起成長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曾有弟子問佛陀,是否修習佛法後,就不會再受苦?

佛陀告訴弟子,未曾受佛法教化的人,遇到負面感受時,會越來越難過,越來越困惑。

如同受了一箭後,又受第二支、第三支箭,負面感受會不斷疊加。

但受過佛法教化的人,一樣會有負面情緒,但他們會以智慧觀察苦難的本質。

明白苦難是無常的、非我的,放下對苦難的執著,不起更多的負面情緒,也就是不受第二箭之苦。

這個道理,白櫻在今年(2024年)的文章中也曾數次提及,今天會更深入講解如何在生活中應用。

 

什麼是第二箭之苦?

人生是一定會受苦的,這些苦是無法避免的,它會隨機出現,你無法預測它的到來,比如天災人禍。

沒有任何人可以躲過這最基本的苦難,大家都必須承受這最初的苦。

白櫻會理解為一種本能反應,比如你聽到某些聲音或聽到某些話語,就會生出憤怒的情緒,這是你躲不過的。

這些就是第一箭,動物都會感受到第一箭,但牠們不會再向自己射出第二箭,只有人類會。

比如說今天有人遇到了大地震,房子垮了,他也少了一腿。

地震帶來的驚恐,是誰都無法避免的,腿帶來的苦楚,也是躲不過的,這都是迴避不了的苦。

但若因此而開始有各負面想法,想著以後家人會嫌我怎麼辦?我找不到工作了要怎麼辦?

我這一生都要靠別人照顧,我不再完整了,我的人生完了等等,這就是第二箭。

當人這樣想時,他就不是活在當下,他的思緒已經飛到了不確定的未來。

本來你只需承受第一箭之苦,那是避不開的,但卻用思想,讓自己受了第二、三、四箭。

最初的苦本來只有一點,後面負面思想帶來的苦,才形成了大苦。

這個例子比較極端,但生活中的各種小事,我們也常會這麼反應。

不斷地反芻不好的事,讓自己的心靈不再健康。

如果能在第一箭時就停止,不讓苦召喚出更多的苦,就不會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

 

如何不受第二箭之苦

在生活中要如何應用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有人罵了你,你的身體會馬上進入防衛模式。

這是人體的基本設計,本意是為了保護你,以免你不知要躲避會危害你的人。

所以你一聽到罵你的話,就會心跳加速,生起想要反應的念頭。

這時,請忍一忍,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些反應會逐漸消失,這時你可能已經不想理他了。

你已經無感了,那又何必與這人較勁。

除非他真的危害到了你的利益,那你也該採取建設性的方法,而非憤怒下的行動。

如果想處理,這時候再去想要如何反應,會更加理性。

比如有人擋了你的車,於是你用棍子移開了他的車,明明是他不對,但他回來看了很生氣,在你車子貼了紙條。

紙條上指責了你這行為,於是你覺得自己明明沒錯,為何要被他罵?去砸了他的車窗。

後來惹上了大麻煩,這就是第二箭,本來他的紙條只是第一箭,你不在乎也就過去了,卻自己製造了第二箭。

若真想計較,也有更建設性的做法,而非這麼做。

後來想起定然萬分後悔,當下若忍一忍,人會進入更理性的狀態,便不會這麼做了。

所以方法就是靜靜等待情緒過去,而不是去加重它。

 

白櫻結語

很多人在快吵起來時離開現場,就是在做這件事,但若對方是你很重要的人,且他很敏感。

你離開之前要先跟他善意地說明一下,否則他可能會更生氣。

大家總說要冷靜,便是這個道理。

平日很內耗的人,要學會克制製造第二箭的念頭,誰都不想害自己,那為何要親手打造這箭呢?

有負面念頭時,就轉移你的思想,馬上去做些積極的事,比如運動,或是去工作,就會轉移。

放任不管的話,事態會變得更加嚴重,若找人抱怨訴苦,更會擴大,還害了另一人。

這邊並非說人都不能訴苦,但關於這事,白櫻已經寫過很多深入探討的文章,會放在文末。

真正影響你生活的,不是他人的行為,而是你的反應。

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掌握了人生!你不可能要求世人每日都善待於你,但我們可以化解掉負面的影響。

修行不是讓你完全都沒情緒反應,而是你會採取更好的方式應對。

延伸閱讀:

知道「破窗效應」後,你就不會隨便找人訴苦了

吸引力法則:為什麼千萬不要去「重複抱怨同件事」?

「抱怨」讓自己身處黑夜!不如趕快「提燈而行」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這些年白櫻已寫了4000篇文章,若想看更多白櫻舊文,請按讚白櫻的「讀者」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