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新冠期間,部分產業成功度過了寒冬,但卻遭遇了人力不足的問題。
依照「111年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的主計處公告,到2022年的8月底為止,工業與服務業的職位空缺數量已高達23萬。
其中又以製造業的人力短缺最為嚴重,有7.7萬個空缺職位,佔總職缺數的33.47%。
建築業也有1.9萬人力缺口,占總職缺數的8.4%。
一位男性網友的發文在Dcard上引起熱烈討論,他在文章中提出疑問:
「為何在明顯的人力短缺之際,仍有人在找工作路上掙扎,甚至選擇待業?如果年輕一代願意接受工作,畢業季人力短缺的情況應該不會發生,不是嗎?」
明明缺工為何還有人待業?
該男性網友在Dcard上以「眼見人力嚴重短缺,卻還有人在尋找工作或選擇待業?」為題發表貼文。
他在貼文中指出,儘管人力缺口日益嚴重,但實際情況卻是許多年輕人寧可待在家滑手機、逛街,也不願意走進商場或工地工作,更不願意投身餐飲行業。
原PO猜測這些待業的人或許是因為不願做那些既累又出汗的工作。
他進一步表示自己是商業學科的畢業生,然而他後來選擇加入建築行業。
他認為如果人們願意付出勞力、流汗,且真心想要賺錢,那麼在畢業季節就不應該出現待業或人力短缺的問題。
網友紛紛在底下留言,指出了問題的核心。
網友回應
「願意提高薪資,想趕走人對方都不願意吧?還愁找不到人嗎」
「為什麼還大缺工?因為中南部還是一堆28K,不信去查。上上禮拜親耳聽到隔壁店困惑說:為什麼28K飲料店就是請不到人?明明比基本薪資高了啊」
「缺的是低薪勞工,去領基本工資還不如在家睡覺」
「同樣都領這麼少的薪水,我就去找可以坐辦公室吹冷氣的就好啊」
「缺工缺的是低薪工,先看看產業開多少薪資徵人,高薪資工作依舊供不應求」
白櫻結語
不是沒工作可做,而是有些工作大家不想做,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期望。
一般觀念中,接受更高的教育,自然期待能找到薪酬更高、工作環境更好的工作。
這並不是說,那些在工地或餐飲業工作的人的工作價值就低,而是人們的期望和偏好不同。
在大部分情況下,這些缺工的行業所提供的薪酬和工作條件吸引力不夠,人們希望他們的付出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如果一份工作不能提供一個公平的報酬,或者工作環境使人感到壓力和不滿,那麼無論工作多麼需要人手,人們也會做其他選擇。
若你正在待業中,白櫻會建議你只要工作條件還可以接受就去做!不要太挑剔,錢多錢少是其次,只要有做事就一定有收獲,但前提是要認真工作,用老闆的思維看待工作,總有一天,你也會變成老闆。
做人最忌諱閒閒無事,如果你不是富二代,那就不要讓自己閒著,就算沒工作,也要持續學習成長,否則未來只會過得越來越差。
提昇自己的能力,才有選擇的空間,很多人不是能力不夠,是情商不夠,太過敏感內向、不擅與人交際,這時也要自我修練,提昇能力,否則誰又能養你一輩子呢?多數人都是要靠自己的。
每個人在工作中都該盡心盡力去完成份內工作,甚至超出對方預期,洛克菲勒曾說:
「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得盡善盡美。你付不起貪小失大所累積的種種額外負擔。」
作家湯姆·羅賓斯也說:
「無論從事何種活動,獻身於何種藝術或學習何種技能,你都要盡可能精益求精,將這份事業推向盡可能的高峰,一旦衝破現實的樊籬,你就會進入魔幻神奇的世界。 」
不要和工作太計較,否則你計較的是自己的人生,損失的大多是你而非工作本身。
多做一點又如何?重點在於是否有所獲得,如果抱著付出的態度去工作,你得到的肯定不同,因為你不會想要偷懶,不會計較得失,反而會獲得更多。
比如說百貨的銷售員,他心中只想著要把產品的好處推銷出去,跟雇客分享這東西有多好,而非著眼於對方買不買。
那麼他的工作態度和心情定會不同,如果只在意業績,客人不買就擺臭臉,多介紹幾句都覺得吃虧,心中充滿了算計,本來會買的客人,都不想買了。
很多人一直無法擺脫不喜歡的工作,並非只因為學歷,而是心態,算來算去,算計的都是自己!
白櫻寫文,每篇都至少1500字,常常也會寫到2千以上,但有時文章只有幾百人觀看,沒人看的文章,我的努力就白費了嗎?我不會這樣想。
只要是好的文字,就不會白費,有人看到就會有人受益,於我自身而言,也都是種成長。
我寫文本不為了流量,也就沒那麼多計較,最好的回報是你跟我說,你因此而成長了。
否則平台演算法日新月異,有時流量會差到數十倍,而我做的事是一樣的,如果太計較,心態就會崩,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會很奇怪,就失去意義了。
心態不崩,任何時候都會贏,人生輸贏不是看數字,而是看成長。
延伸閱讀:
1. 吸引力法則:做「你喜歡的工作」並熱愛它 會為你帶來財富!
3. 人生拼的是人品!因一念之差 他畢業前被開除 失去「年薪126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