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來自《未來媽媽》劇照,僅為示意
封面圖來自《未來媽媽》劇照,僅為示意

(封面圖來自《未來媽媽》劇照,僅為示意)

你是否常常感到焦慮?擔心未來的事,又懊惱過去的事,常常活在恐懼當中。

明明當下平靜安穩,卻擔憂之後會發生的改變。

其實絕大多數的焦慮,都沒有意義,哈佛心理實驗室曾針對人的焦慮進行過量化統計分析,發現人們煩憂的事,有96%以上毫無必要。

你的憂慮有96%毫無意義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統計結果呢?因為實驗發現,人們的憂慮有4成關於未來,3成關於過去,2成2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4%來自無法改變的事,只有最後的4%是現在正在做的事。

而我們能掌控的只有當下,意謂著有96%的煩惱都是多想的,你模擬了再多,之後也可能和你想像的完全不同。

大多數的焦慮都是自己嚇自己,或是為了無法改變的事困住自己。

事情本身是沒有定義的,是人們的解讀賦予它意義。

這並非要你什麼都不想,無腦地過生活,當然要想!但要建設性地想,而不是反覆想著同樣的事,但也沒得到結論。

如果這次想完,沒有比上次更進步,那麼你就是陷入了無意義的糾結中。

若每次想完,都有新的體會,想出更好的解決方法,那才是建設性的思考,也才是有意義的。

就算最後事情沒發生,你也在做思維練習

不確定的事就是不確定

對人事物不要有過度解讀的習慣,總是替別人算命,我們並沒有讀心的超能力。

你的想法只是你的,和對方毫無關係,也很可能不是事實。

尤其是分析能力不強的人,更不要隨意解讀他人行為,只會造成彼此的困擾。

比如說對方已讀不回了,你就判定他瞧不起你,之後不想再理這個人。

其實人家那天身體很不舒服,才不想回,後來熱情來找你,你卻冷漠以對,一段好好的關係就在莫名其妙中結束了。

或是後來你得知了真相,又覺得對不起他,白白誤會了他。

不確定的事令人不安,那就放下,我們能確定的只有自己的想法,與其把重心擺在猜別人,不如好好探索自己。

若對他人行為有疑慮,直接問他,或直接表達出來,你已經說了,對方若再次做出不喜歡的行為,那就比較有可能是故意的。

但若你從來沒說,要怎麼判斷呢?

當然也會有很多無法表達的情況,那麼就放下,暫時不要做結論,日後再說。

試著把焦點從他人身上轉回自己身上,就會少很多煩惱。

事實上很多時候,你自己變好了,和別人的關係也會改善。

白櫻結語

負面情緒產生了,不用第一時間消滅它,事實上,你越抗拒,它越強大。

學著接受它,但同時告訴自己放鬆一點,像個旁觀者一樣看著焦慮的自己。

試著與自己對話:「真的有那麼嚴重嗎?」「人家一定會對你不好嗎?」「還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呢?」

用建設性的問句,去導正自己的思維習慣,活好當下,就是對未來最好的應對方式。

與其擔心之後會很窮,不如好好管住今天的自己,只要今天忍住沒亂買東西,未來就一定會更有錢一點。

可以想,但不要無意義地想,當發現只是在糾結時,就要及時喊停,理性地告訴自己,又想偏囉

引導自己往有意義的方向去想,此刻寧靜就享受當下的平和,別為了還沒發生的事,丟失了現在的寶物,那就太可惜了。

想要獲得更多成長,請按讚粉絲頁白櫻(請點選藍字加入),或在最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也可在臉書搜尋「深度好文讀不完」就能找到我。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白櫻,用不一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