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翻攝自電影《愛情凍住了》劇照,僅為示意)
(封面圖翻攝自電影《愛情凍住了》劇照,僅為示意)

白櫻今天分享的內容是從《愛的語言》一書中學到的心得。

從前我也一直以為「同理心」就是理解,要努力地去感同身受,去站他的角度思考。

原來並不是的,同理心是給予對方他真正需要的東西,而非一味地安慰和表達理解。

當你表達理解時,你已經離他很遠

人和人之間是有心理距離的,當你對於一個處於難過中的人表達安慰和理解時,你們的心理距離已經拉開了。

因為你的重點擺在自己身上,你想的都是「我要如何說他才會開心?」

這時你關注的不再是對方,而是自己,並且停止接收對方的訊息了。

而他究竟要的是什麼?

他想要的,不過是傾聽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被人安慰時的感覺,當你還想表達時,他卻說,「好了,別說了,我都懂」「別再哭了」「我以前也這樣過呀!…」「你會好起來的」「你一定會更棒的!」

這些話聽起來都如此暖心,我們也都常說,卻忽略了它們都在中斷對方的表達。

以前就常聽說「傾聽」很重要,今天看到這個章節,才明白它真正的意義。

人最需要被理解,當你靜靜地聽完,而且是用全身心認真地傾聽,就是給他最好的反應。

書中舉例作者的女兒看著鏡子說自己好醜,當爸爸的當然馬上不認同,說她是世上最好看的孩子。

這時女兒卻生氣跑了,後來爸爸和她溝通後才知道女兒要的是他同理自己的感受。

於是他換個說法:「你今天是不是對自己的長相感到特別不滿意?」這才是她要的。

不用再費心去想如何安慰他,對方需要的不過就是好好聽他說話。

如何正確傾聽?

除了不打斷,接受他的感受,不批判這些基本守則外,你可以用複述語句的方式去表達理解。

將自己聽到的、看到的,用自己的話再跟對方確認一次。

這樣做是避免誤解,也是向對方傳遞自己很用心聆聽的作法。

但說話時語氣不要帶有令人誤會的嘲諷,比如說:「他隨口一句話,你就那麼在意?」

而是平實地描述就好,你不用給出多高明的意見,光是如此,對方就會很開心。

不要輕易給建議

人是不喜歡接受建議的,若對方沒有詢求意見,便不用多說。

否則可能適得其反,我們的目的在於讓他開心,而不是當個老師。

白櫻結語

看到這,不免有人會覺得我好心好意安慰他,還有那麼多規則?

我唸他說他,也是為了他好呀!

行善不該如此高高在上,既然是要為他好,就要讓他舒心而不是添堵。

否則後來對方不想再跟你說任何事,便是因為如此。

真正的同理心,就是如此簡單,你必須讓他安心地表達。

打從內心關心他的感受,在意他遭遇的事。

安慰是種善意,但給對方的感覺卻是敷衍,和中止他的表達。

試想一個很貼心的男人,只要你一哭就立刻遞上紙巾,露出一副想哭的表情。

把你抱在懷裡拍著你的頭說:「乖乖,別哭。」

雖然行為看起來是溫暖的,但你的感受會好嗎?甚至會覺得他有些虛偽。

因為他根本不想聽你說什麼,他只是在努力停止你哭泣的行為而已。

很多時候人們會站自己角度認為阻止對方陳述,是避免他深陷負面回憶,但其實是在拉開彼此的心理距離。

寫到最後,仍要提醒大家,寫這文是提供你幫助別人的方法,倒不是希望你對他人有這樣的期待。

因為這樣真的太累了,能做到的有幾個呢?

很多事,不需要跟別人說,如果說了不會更好,不如自渡。

讓自己變得更正面溫暖,用寫日記的方式撫平自己的難受,而不再外求。

我們始終都要回到自己身上。

《愛的語言》這本書是溝通聖經,作者是 馬歇爾.盧森堡,若你有溝通上的問題,看這本書幫助會很大。

本文反思 

平時我安慰他人時,目標是否都擺在誇獎他和中止他的哭泣行為上?

很多時候,傾聽比理解更重要,人們需要的是感受被重視,而不是說教。

想和我們一起成長嗎?請在最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或按讚下方粉絲頁,或在臉書搜尋「白櫻」即可找到我。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白櫻,用不一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