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白櫻

「溝通」不是為了改變對方 是為了「更暸解彼此的心」

「溝通」是人際關係中很重要的一環,無論是與誰相處都用得上。

今天我們將會把重點擺在「請求」和「要求」的差別上,一起來深度認識兩者有何不同。

請求和要求不同之處

如何分辨對方是請求還是要求?就看他被拒絕後的反應。

很多人以為自己是懷著平等的心提出訴求,但其實他提的是不允許拒絕的「要求」。

對自己而言沒感覺,但在聽者耳中卻是天差地別。

如果是請求,對方拒絕後,你會同理對方的難處,而予以接受。

若實質是要求,你在被拒絕後,會感到生氣,並對其施予壓力。

試圖讓他產生內疚感,逼迫對方順從自己的意願。

當請求成了要求,便形成了壓迫

接受要求的一方,心裡上會感受到壓力,就算他一時勉強答應了,也是非自願的。

在他心中會有強烈的逆反情緒,並對你產生反感。

那麼離心甘情願達成目標,距離又更遠了。

同理對方的難處,才有可能皆大歡喜

當對方拒絕時,你也對他的處境表示想了解的意願,並給予同理心。

這時他才會認為你是在請求而非要求,心理上得到了尊重,在他能做到的範圍內,更有可能達成你的期待。

白櫻結語

白櫻舉個實例來說明這其中的差別。

比如說你今天心情很不好,希望伴侶能夠來陪伴自己。

這時他說很累拒絕了,你的反應是「你身為伴侶竟然不在我困難時來陪伴,你有什麼資格當我的另一半?」

並且想方設法地要求對方過來,這便是要求,就算對方照做了,結果也不會太好。

若你是帶著尊重的請求,聽到後的反應應該是,「你的意思是你很累,所以今晚需要休息?」。

向對方表達自己對其難處的理解,若你實在很需要他來陪,你也該清楚地說明自己的狀況和期望。

「我今天心情實在很差,如果你能來到我的身邊,我會非常開心,或者我能不能去找你呢?就算不說話也好」。

明確地提出自己的需求,並提供了代替方案,這時對方感受到你並沒有想勉強他。

他也會開始思考自己能不能接受,若他認為你在身邊,他仍能休息,便會讓你過來。

但若你一開始便說,「你不過來,明天就分手」「你算什麼伴侶?就連陪我都不願」

就算他勉強過來了,這段感情也是壓抑和難受的,想要走得長久也不容易。

溝通的要點在於,告訴對方你「要什麼」,而不是「不要什麼」。

多數人都會不小心犯了這個錯,總是指責對方「玩太久電動」「不拿家用」「不夠上進」「沒花時間陪我」。

人們總是在強調對方的錯,並未傳達自己要什麼,就算他有心改變,也無從改起。

況且激起的只是他的反抗心,想要為自己辯護,你可以試著說「我希望你打電動的時間能縮短」「我希望你能分擔家用」「我希望你能更上進一些」「我希望你可以多陪陪我」。

如果他愛你在乎你,自然會放在心中多想想,若對方根本不重視你,這段關係其實也沒必要繼續下去。

重點在於,你要告訴他,你要什麼,而不是不要什麼。

溝通需要學習,關係才能更好。

本文反思 

我是否總是告訴別人「我不要什麼」?

我總是請求還是要求對方呢?

封面圖翻攝自《It’s Okay to Not Be Okay》劇照,僅為示意

想和我們一起成長嗎?請在最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或按讚下方粉絲頁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白櫻,用不一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