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 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刪除一個人的聯絡方式,就能從心裡刪除他嗎?這是許多走過愛情餘溫的人,最容易陷入的誤會。

你按下「封鎖」,但思念卻從心裡長出更深的根;你滑動畫面,不讓他的頭像出現在眼前,但他卻在夢裡比現實更鮮明。刪除,不是結束,只是暫時轉身。真正的放下,不靠刪除,而靠蛻變。

1. 情緒不是數位檔案,刪不掉,也覆寫不了

《分手心理學》指出,刪除聯絡方式僅是「情感戒斷」的初始動作,

心理的依戀機制仍持續在大腦運作,那是一種神經層級的慣性,

反射性地讓你在失眠的深夜想起他在你耳邊說過的那些話。

情感的斷聯,從來不是按一個鍵就能完成。你關掉手機螢幕,但情緒還在心裡投影。關係真正終止的,不是訊息紀錄,而是你不再把自己放在他的人生座標中定位。

2. 沒有告別的儀式,最容易被回憶追趕

很多人會誤以為「刪掉一切」是一種勇敢。於是他們說走就走,說刪就刪,然後不允許自己再掉淚。

可是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未竟事務」,當一段關係缺乏結尾,內心會自動延長劇本。

有人說,離別最需要的,不是堅決,而是清楚。

寫一封信但不必寄出,說一次話但不用他聽見,甚至在自己心裡辦一場無聲的告別式,都是讓關係有個結尾的方法。

沒說出口的話,會變成噪音留在心裡;被壓抑的情緒,會在下一段感情中失控爆炸。

3. 忘不了,常常是因為你還沒學會怎麼愛自己

心理學者羅洛·梅(Rollo May)曾說:「愛是一種行為,而非情緒。」很多人無法放下一段感情,是因為他們把自我價值綁在對方的回應上。他對你好,你就覺得你值得愛;他不理你,你就覺得自己不夠好。

愛一個人,不該以失去自我為代價。當你認為只有對方能定義你,那麼這段關係早已失衡。要放下,不是忘掉對方,而是重新認識你自己。是學會看見自己的閃光處,接受自己的缺陷,不再需要他來證明你值得被愛。

4. 真正的放下,是一種內在秩序的重建

行為心理學發現,「替代行為」有助於神經路徑重塑。換句話說,要忘記一個人,你需要新的生活內容、新的情感投入與新的腦神經連結。

不再關注他的社群帳號,也不再每天等訊息。你開始上瑜伽課,讀以前沒時間讀的書,甚至重新連絡那些因戀愛而疏遠的朋友。不是因為你要證明你很好,而是你真的開始為自己生活。

每一場重啟,都從某一個「我值得」的念頭開始。你值得更平衡的愛,值得更溫柔的日常,也值得一段,不讓你需要用封鎖來結束的關係。

5. 把放下當作一場與自己的和解

《說好不分手》中提到,「放下不是遺忘,而是與痛苦和平共處。」很多人無法走出,是因為他們不允許自己痛,怕痛代表軟弱。於是表面堅強,內心崩塌。

其實放下的過程,是一次自我清創。

你會反覆想起他,會在街角某家咖啡店閃過回憶的影子,會在半夜聽到一首歌眼眶泛紅。但沒關係,這都是療癒的一部分。

6. 不需要偽裝獨立和灑脫

很多人會走向「報復性成長」的另一端,一邊說自己活得更好,一邊每天偷偷去看對方的限時動態。這種拚命證明自己「沒事」的狀態,往往反而更讓自己疲憊。

放下不是讓你假裝堅強,而是讓你真正輕盈。你不再以他為焦點,也不再用他是否後悔來評價自己的人生。當你不再需要證明什麼,就是你真正自由的時候。

白櫻結語

那個你曾經那麼在乎的人,從現在開始,不再是你生命的主角。不

刪除一個人的LINE,不等於刪除對他的牽掛;真正的放下,不是封鎖,而是重新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本文重點

刪除聯絡方式只是情感戒斷的起點,非結束
缺乏分手儀式易導致未完成情緒困擾
自我價值若綁定他人,將更難放下
真正放下需心理認知重構與行為重塑並行
建立新生活內容是重建神經連結的關鍵
報復性獨立不可取,真正自由源於內在穩定
與其刪掉他,不如學會好好和自己相處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