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shot
Screenshot

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 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明明能力不差,但一到關鍵場合就緊張得說不出話;

明明準備充分,卻總懷疑自己哪裡做不好;

面對很小的事,也容易情緒緊繃、坐立難安?也許你就是那個「容易緊張」的人。

別急,這不是性格缺陷,而是一種大腦習慣的副產品

事實上,《享受緊張:腦科學讓緊張感化敵為友》一書指出:緊張不是敵人,而是未被管理的資源。

但在那之前,我們得先搞清楚:為什麼你會那麼容易緊張?

1. 容易緊張的人,都有這些「心理習慣」

❶ 總是先看壞結果

你要上台演講,別人想著「發揮好就能加分」,你卻在腦中排演各種出糗劇情。

這種負向預期偏誤,是焦慮型人格的典型模式。

心理學家Martin Seligman曾說過:「你關注什麼,你的大腦就會強化什麼。

當你總把注意力集中在「萬一做不好」,大腦就會預設「你做不好」的結果,進而釋放壓力荷爾蒙,加劇緊張。

❷ 要求完美,卻無法接受犯錯

容易緊張的人,心中常有一把「零缺點標尺」:

演講一定要全場無冷場

簡報不能有一個錯字

被主管肯定才算成功

過高標準+低容錯率=精神焦慮溢出

完美主義者最怕的不是犯錯,而是被別人發現自己不完美。他們對自己的容忍度往往比對別人還低。

❸ 內心戲太多,常對自己說負面話

「我應該做不到」「這種場合我肯定會很丟臉」「他們一定覺得我很笨」

這些話你可能沒說出口,但在心裡每天播放十遍。

這就是消極自我暗示。大腦無法分辨現實與想像,只要你持續灌輸負面語言,它就會開始相信並做出緊張反應。

2. 容易緊張的人,行為上也有這些習慣

❶ 準備不足,但又過度焦慮

明明演講稿沒背熟、PPT沒彩排,卻不去做好準備,沉浸於焦慮,讓自己整夜睡不著。

這是典型的「低效率準備 + 高強度焦慮」模式。

大腦害怕未知,但你卻沒給它充分的預測機會,自然焦慮滿點。

❷ 逃避緊張場景,久而久之更怕面對

你會逃避公開發言、推掉社交邀請、能不做的簡報就不做,結果每次面對時都像是第一次。

這種逃避習慣讓大腦無法建立「成功經驗」,每次面對壓力場景都像「創傷回訪」。

❸ 身體狀態也在幫倒忙

睡不好、吃不定時、咖啡過量……這些都會讓交感神經居高不下,讓你的身體隨時處於 危機反應 模式

呼吸短促、肌肉僵硬、手心冒汗,其實只是大腦對外界不確定性的過度警報。

3. 容易緊張的底層邏輯:大腦在「過度保護」你

根據《享受緊張:腦科學讓緊張感化敵為友》與神經心理研究,緊張的核心,其實是前額葉皮質與杏仁核之間的拉鋸戰

前額葉皮質是理智中心,能幫你冷靜分析;

杏仁核是情緒中心,遇事就想逃、想躲、想尖叫。

當你內心缺乏安全感時,杏仁核就會劫持指揮權,讓你進入「快逃」的狀態。

4. 讓緊張為你所用:改變「習慣」就能改變「體質」

❶ 改變自我語言

從「我不能失敗」→「這是我學習的一次機會」
從「我不如別人」→「我正在努力比昨天更好」

這不是喊口號,而是在重新塑造你的大腦語言系統。

❷ 認識「緊張曲線」

Yerkes-Dodson定律告訴我們:適度緊張有助表現,太多或太少都會拉垮。

你要做的不是消除緊張,而是「調整到剛剛好」。

❸ 練習「1分鐘重啟法」:深呼吸+微笑+重構想法

深呼吸:4秒吸氣+6秒吐氣,重複3次

輕輕微笑:釋放臉部肌肉壓力

告訴自己:「我的身體正在準備發揮好表現」

這會讓你的交感神經 自動降溫 ,重啟前額葉理性。

❹ 建立小型「勝利經驗」

從小演練開始,例如:

參加讀書會練習自我介紹

對鏡練講一段PPT

每週挑戰一次讓你「有點緊張」的小任務

這些微型訓練,會逐步讓大腦學會:「我可以應對這種狀況」

白櫻結語

容易緊張,並不是錯。

你緊張,代表你在乎;你在乎,就已經贏了一半。

比起那些沒責任感又懶惰的人,你是特別優秀的了。

但重點在於太緊張會影響表現,如果弱化緊張就很重要了。

你需要學會把緊張變成燃料,而不是障礙。

給自己一點耐心,把那些讓你僵住的習慣,一點一點拆解。

你的呼吸、你的思維、你的行動,都是可以被「重新編程」的。

當你不再被緊張牽著走,而是開始牽著它前行,那一刻,你就真正成為自己人生的掌舵者了。

本文重點

1. 容易緊張的人,常有負面預期、完美主義、內心自我否定等心理習慣。
2. 行為上常見逃避準備、過度回避與身體失調等現象。
3. 緊張本質是大腦的防衛反應,可透過語言重塑、呼吸練習與行為練習改善。
4. 適度緊張可提升表現,目標不是壓抑,而是調控。
5. 每次面對壓力時的練習,都是在幫你建立「我可以做到」的神經回路。

延伸閱讀(請點選標題觀看):

1. 「容易緊張」是因為你長期處於「被批評」的環境下

2. 永遠不要「提前焦慮」! 只是白白受苦而已

3. 其實「焦慮」就是「不信任」!當你不相信時,就會焦慮

4. 森田療法:帶你快速走出焦慮、強迫、不快樂!

5. 我發現焦慮的人都有的特徵:害怕

6. 我發現「容易焦慮」的人,都有「相同習慣」!

7. 真正厲害的人,都有「反焦慮」體質!

8. 「焦慮」時,可以讓你「瞬間清醒」的話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