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 」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養育著男孩的父母,是否有這樣的經驗?
一樣的話說了無數遍,他卻當耳邊風;一言不合就摔門而出,讓你十分難過。
男孩的沉默與對抗,有時不是叛逆,而是無處安放的情緒。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 Michael Thompson 曾說過:
「現代社會允許女孩表達憤怒與眼淚,但男孩卻被訓練要堅強、要壓抑、要像個男人。。」
理解男孩,是所有溝通的前提。而所謂的叛逆與頂嘴,有時只是他拙於表達的結果。
為什麼跟兒子溝通這麼難?
男孩的聽覺敏感度低於女孩
美國心理學家萊納德·薩克斯的研究發現,男孩對聲音的辨識力較差,需要更高分貝才能捕捉訊息。
加上多數男孩難以「一心二用」,當他專注於遊戲或活動時,即便耳朵「聽到了」,大腦也沒辦法同時處理父母的話語。
男孩的荷爾蒙驅動著強烈行動力與刺激偏好
這解釋了為什麼男孩總是愛跑愛跳、不怕危險,也更常聽到父母碎念:「輕一點!別跑!」
這些都在無形中加深他們對「被約束」的抗拒。
男孩的情緒管理成熟期來得較晚
許多研究指出,男孩的大腦前額葉,主導情緒控制、理性思考的區域,發展較慢,因此更容易衝動,更難表達情緒。
學齡前男孩:
這個年紀的男孩語言能力尚未成熟,情緒表達也很原始。
你會聽到他說「我恨你」、「我要走了」,這是因為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詞彙去表達自己當下的感受。
你可以這樣引導他們:「你現在是不是有點傷心?還是有點生氣?」「你是覺得委屈嗎?我們來好好聊聊。」
請你給他更多愛的表達,男孩一樣需要被抱、被親、被讚美。
小學生男孩:
當孩子上了小學,他開始學習規則與自我掌控,但可能常會失控。
男孩不喜歡被說教,需要被引導。
說「你這樣會讓我很擔心」比「你總是亂來」更有用。
與其怒吼:「你為什麼又弄亂書包!」不如溫和指出:「我們可以再想個更好的收拾方式?」
規則要清晰,語言要具體。
與其說「你這樣不對」,不如說:「請把水杯放回桌子上」。這樣他才能具體地執行,也願意配合。
這個時期的父親角色尤為關鍵,研究顯示,與父親互動良好的男孩,更有自信、抗壓性強,未來更懂得尊重女性。
父子間的陪伴與共玩,是培養情緒穩定性與行為控制力的天然土壤。
青春期男孩:
青春期男孩常突然變得沉默、敏感,動輒暴怒。
他的內心像火山一樣翻攪,情緒無處傾訴。
他此刻最需要的,不是規訓,是信任。
請你記得以下二件事:
一、傾聽比糾正重要。當你急著駁斥他的想法,他學會的是關門與沉默。
二、尊重他的想法。與其用「我告訴你怎麼做」,不如問:「你自己怎麼看?你有打算嗎?」
白櫻結語
養育孩子是很辛苦的,如果你常常發脾氣、不尊重他,他就會模仿你的語氣去對待別人。
白櫻就親眼看過一個控制型母親養出的男孩,在學校80其他孩子。
男孩是行為學習的高手,你怎麼說話,他就怎麼對別人說話。
若你對他很兇,他可能在幼時還會在你面前偶爾裝乖,但到學校就是另一個人了。
好好說話真的很重要,看過太多父母都用吼的,他們覺得不吼沒用,只能如此。
把小孩視為一種奇怪的生物似的,不罵他不行一樣。
其實吼只是比較偷懶的作法而已,但在孩子心中種下的恐懼和委屈,有天都會回到父母身上。
只要到青春期,吼就無效了!一切都會反撲。
好好說話真的很重要,但若父母本身就缺愛,情緒來了根本無法控制。
他們不只對孩子無法好好說話,對朋友同事親人也都一樣。
所以白櫻才常說沒修復好自己前,先不要生孩子就是如此,太容易犯錯了。
養好孩子需要很多很多的愛,但缺愛的人要怎麼給?
面對兒子時,在你指責前,先想想他的感受和困難。
如果你有兒子,請一定要好好說話。這不只是教養的技巧,更是愛與尊重的修行。
本文重點
男孩聽覺較弱,情緒表達較拙,需要具體、溫柔的語言引導。
學齡前要陪伴語言與情緒詞彙的發展,學齡後強調規則與父子互動。
青春期男孩最需要理解與信任,而不是說教與管控。
父母的語氣、態度、方式,決定孩子面對世界的方式。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