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 」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為什麼很多人為父母付出的比他們為孩子或寵物做得還少?原因很現實,這是人性使然。
但白櫻也相信有一些人還是很愛父母的,只是多數人都不像為孩子付出那樣對待父母。
有的人願意為孩子傾盡所有,卻難以對父母保持相同的柔情與耐心,連多花時間在父母身上都難。為什麼?
不是他們冷血,而是這背後,有極其現實的心理與情感因素。
並非每個人都會如此,也是親子間互動的結果,原因如下:
孩子需要你,而父母要求你
尤其是幼年時的孩子,依賴父母而生,會給父母一種被需要感和掌控感,有的缺愛的人,很需要這種感覺。
這讓他們覺得自己更有價值,養寵物也是如此,尤其是狗,牠總是跟著你、喜歡你、全心愛著你。
但父母不一樣,他們對孩子多數是要求,比如說:
你要多打電話
你過年一定要回來
你結婚生子要照我的意思
你不能忤逆我,我是你爸媽
就算很有愛的父母,若剛好性格偏執些,相處起來也是處處不順,比如要教他如何看手機訊息,他也不願意。
但又常來問你怎麼會有這個通知,可他就是不肯學,讓問題懸在那。
孩子依賴你,是被需要;父母依賴你,是壓力。
久而久之,你自然會對前者心甘情願,對後者疲憊防備。
若和孩子處得很差,孩子是命令式地要求父母,或者父母性格很好,總是肯定你、接納你、很好相處。
那自然情況也會翻轉,最近就看到一個貼文,他說想為出社會的孩子包粽子送她們。
沒想到孩子竟拒絕,可能是嫌不好吃,但帶回家給老母親吃,母親卻吃得很開心。
於是他開始領悟到了這年紀,應該是照顧生我的人,而不是我生的人了。
你看,這就是互動產生的差異,人都會傾向給自己良好感受的那一方。
自己創造的,比創造自己的人更能激起情感
人類可以演化至今,靠的是傳承和繁衍,所以我們天然地對弱小的嬰兒有更多的照顧欲。
正因我們是這樣的基因,才會流傳至今,若只想向上照顧,不想照顧小的,這支血脈也就斷絕了。
你會心疼被你抱在懷裡養大的孩子,勝過心疼從你記憶裡開始已經是「大人」的父母。
那份情感,是對由你而來的生命的本能連結。
父母哪怕再愛你,你也絕無可能「參與他們的成長」。
父母老去後,是責任;孩子長大後,是依靠
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的,更願意投資在可成長、可依靠的人身上。
孩子會越來越懂事、越來越強壯,可能會成為我們老年時的依靠。(當然這種心態不好,但不是本文要討論的重點)
父母則一天天衰老、退化,成為我們要照顧的人,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
一邊是出於本能與情感投射,另一邊是出於倫理與道德壓力。
再加上許多人曾在成長過程中被父母忽視、貶低、控制過,那些未解的陰影和負能量,讓我們在潛意識裡產生想逃離的念頭。
很多人的孝是源自於社會傳統觀念對他的要求,而非發自內心的。
若父母曾真誠地用正確方式愛過孩子,那孩子也會本能地想要回報父母,哪怕辛苦,也會無怨承擔下來。
愛孩子,愛的也是自己
在人性中,當我們將情感傾注於孩子身上時,我們愛的不只是那個小生命,也是那個自己生命的延續、自我理想的映照。
你在孩子身上寄託了未竟的夢、未說完的話、未完成的理想。
所以,有的人為孩子花錢不覺得多,為父母掏腰包卻猶豫再三;
為孩子熬夜照顧是應該,為父母半夜起身卻感覺麻煩。
白櫻結語
愛,是一種流動的本能,發自天然的共情,是無法被要求的。
很多人在社會壓力下孝順,那並非真孝,多半帶著勉強的成份。
接受的人也不會開心,想要得到孩子真誠的關懷,就要從小好好地愛他。
白櫻一直努力撰寫各種親子文章,就是想幫你做到這一點,讓你和孩子可以親密無間地相伴到老。
有的孩子是從小被寵壞了,從未考慮過他人需求,沒有付出意識也無責任感,那自然不想為了父母辛苦。
愛孩子勝過父母,有互動的影響,也有人類基因的傾向。
愛孩子,是天性;懂得怎麼愛父母,是成熟。
如果父母對你還有愛,就試著和他們和解吧!
在此也奉勸年紀較大的父母們,將性格改得柔軟些,對自己會更好。
你可親可愛,孩子自然願意為你付出更多,常看到孩子愛父母,但父母太固執,真的很難照顧。
無論何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但那想法又不一定是正確的,把自己的健康都搞壞了。
懂得尊重孩子又慈愛的長輩,更有可能會得到晚輩更多的回報。
不是身為父母就會自然得到尊敬和照顧,人都是有感受的,若總是擺架子、不尊重晚輩又刻薄,那吃虧的也是自己。
本文重點
愛孩子是本能,愛父母是修煉
付出多少,就會愛多少
父母讓你懂得「被愛」,孩子讓你學會「愛人」
對父母的冷淡不必羞愧,但記得去修復自己的童年陰影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