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 」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即使家裡空間有限,也別讓她「沒了位置」
當女兒出嫁後,娘家的那一間房,不只是房間,而是她的心安之所,是她情感裡最後的一塊原鄉。
但現實情況往往沒這麼理想——家裡空間有限,兒子成家後也住在家中,隨著孫子出生,空間更變得捉襟見肘。
尤其是在多子家庭裡,兄弟留家、成家立業、生兒育女,空間緊迫,常讓父母覺得理所當然該「重新規劃」女兒的房間。
即使不能留下一整間房,也別讓女兒感覺「她不屬於這裡了」。
還有一些父母,女兒一出嫁就趕緊將她的房間清掉,甚至揚言家中已沒有她的位置,更是令人心寒。
所以常有人說女人出嫁後,就沒有自己的家了(若嫁得不好),婆家不知心疼她,娘家也不接納她,自己的小家也不溫暖。
但願每個女人都能遇到願為自己留房的娘家,就算娘家不留,也別太難過,往好處想吧!
1. 娘家的那間房,是女兒身份的留白
當女兒出嫁,轉身走入另一個家庭的時候,
她不只是換了地址,她是換了一個角色——從女兒變成媳婦、妻子、孩子的媽媽。
在別人的家裡,她要謹言慎行;在自己的家裡,她要強撐支柱。
她幾乎再也找不到那個可以放鬆做自己、不必解釋、不必堅強的空間了。
她不常住,甚至很久才回一次,但那張床、那個書桌、那面鏡子,都在提醒她:「妳還有可以回去的溫暖空間。」
2. 沒有提前告知就挪用,對她是一種情感上的「驅逐」
很多父母會說:「我們不是不疼妳,只是家裡真的沒地方啦。」
的確,空間有限可以理解,
但如果沒有提前好好說、好好商量,就私自將女兒的房間變成倉庫、書房、或弟弟孩子的遊戲間,
那對女兒來說,就像在說:
「這個家,已經沒有妳的位置了。」
心理學家溫尼考特曾說過:
「人無論年齡多大,都需要一個可以無條件被接納的空間。」
那間房,不只是居住的空間,更是心靈的棲身地。
3. 沒有房間的娘家,女兒會慢慢走遠
妳可能會發現,女兒婚後回家的頻率越來越少、待的時間越來越短,
不是她變了,而是她潛意識裡感受到:這裡已經不是她給她愛的地方。
有人說:「回娘家睡客廳,真的覺得自己像個訪客。」
也有人說:「有一次回家,我的小侄子跟我說:妳可不可以趕快回去,不要住我的房間了。」
4. 留著那間房,是父母給女兒最深的情感保障
有些父母會說:「她已經有自己的家了,幹嘛還留一間房?」
但事實是——人從來都不只屬於一個家,而是一生需要兩個支點:出發與退路。
在夫家,她是妻子、媽媽、媳婦,要照顧別人
在娘家,她希望還能只是「被照顧的女兒」
那間房,或許幾個月才用一次,或許一整年都空著,
但她知道,只要那裡還有她的床、她的物品、她的氣味,這個家就還接納著她的來去
更別說,一旦婚姻觸礁、有委屈、有低潮,
有沒有那個可以「不需解釋就能回去」的空間,差別是天與地。
聽過一個女人說只有回到娘家,她可以安心睡個覺,不會再有人盯著她有沒有當個好媽媽、好媳婦。
5. 空間不夠,誠意要夠——處理方式的分寸感,才是情感的核心
若兒子與媳婦住在家裡、又有孫子出生,自然會壓縮原有的空間。
這時候若必須調整女兒的房間使用權,一定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溝通」與「告知」。
而不是某天女兒回娘家,發現她的床沒了、書桌被搬走、櫃子裡塞滿嬰兒用品——
這不只是物理上的佔用,對她來說,是一種情感上的「驅離」。
聰明的父母會這樣處理:
提前講明現況:「現在空間緊,這間房暫時借弟弟用一段時間,妳的東西我們好好幫妳收著。」
尋找替代方案:「雖然沒房間,但我們另外幫妳留一個屬於妳的小角落/專屬抽屜/固定床位。」
表達情感價值:「妳永遠是這家的女兒,這裡永遠都歡迎妳。」
這些舉動,不花錢,也不佔地,卻讓女兒知道:「我的位置,從來沒有被取代。」
如果真的沒辦法留房,那就留「儀式感」:
一張可鋪床的沙發床、
一個小書桌上還有她照片與小物、
一句「妳累了就回來,我們永遠留一張椅子給妳」。
白櫻結語
無論是否結婚,搬出去的女兒,大多都希望在家中還保有自己的房間。
有個同事未婚,在外地工作,她家買新房,但只給她留了一間很小的房間,她就不開心了。
只是房間小她便如此,更何況是連房間都沒有的人。
白櫻本身就是如此,我去外地工作後,媽媽就立刻把我的房間收拾掉,把我的東西不告知就亂扔一通。
將我原本精心設計的擺飾全都毀掉,我不滿地跟她說為什麼妳要亂弄我的房間,她不屑地回我:「哪還有妳的房間?這裡已經不是妳家了!」
我為什麼會跟他們斷了聯絡?這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在無愛的家庭中,父母做事從來不會考慮妳的感受,只考慮她自己開不開心、方不方便。
其實她完全不缺空間,她可用的房間就有4間,她卻這樣對我。
有時父母真的比陌生人還冰冷,但她這麼做以後,仍覺得我應該為這個家盡心付出。
更傻的是,我仍然做了好幾年,一直關心付出,但每次回到那個家,看到面目全非的房間,都覺得心寒。
但願所有女人都不會遇到這樣的家庭,很多時候,人們聽到妳遠離父母便會一味指責。
我們承受的苦楚,又有誰懂得?不是子女不孝,是父母連把妳當人看待都做不到。
本文重點
娘家的房間是女兒婚後情感上的依靠與身份象徵
若家中空間有限,不能留整間房,至少應提前溝通,留下一個「象徵性空間」
與兒子媳婦協調空間分配,展現父母公平與智慧,也能促進整體家庭和諧
房間不在大小,而在是否有人願意為你留位置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