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 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本文會講述缺愛家庭會有的特徵,辨別出來了,就趕快逃吧!

因為婚後會問題重重,不只你的配偶難相處,他的父母手足,甚至妯娌,都會有各種問題。

人是物以類聚的,尤其是條件不好的缺愛者,更難找到性格好三觀正的對象,所以你遇到的家庭成員,可能也是缺愛的(並非絕”)。

找來的多半也是情緒化、難溝通的人,他們人不壞,但相處起來像在歷劫。

怎麼做都不對,你只能忍,一旦不忍,關係就會破裂。

當一個人來自「缺愛家庭」,那份匱乏與扭曲,會深深刻進他的言行模式、情緒反應,乃至於未來的婚姻互動中。

為了小事就抓狂,凡事都想掌控他人,對他好他反而還要生氣等等。

心理學早已證實: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如何經歷「愛」與「關係」,將決定他在親密關係中如何給予與接收愛。

若他的家庭缺乏真正的關愛與情緒支持,那麼他極可能無法自然健康地去愛別人,也不懂得被愛是什麼感覺。

所以,識別出「缺愛家庭」的特徵,不是標籤他,而是保護你未來不陷入反覆修補的無底深淵。

以前我們講過不少識別缺愛者的文章,今天就從家庭特徵著手,以免你遇到因從小討好很好相處的缺愛家庭成員。

一開始還以為他人很好,後來才發現婆家超難相處。


1. 家人之間冷漠、缺乏肢體與言語上的關懷

在缺愛的家庭裡,「親情」可能存在,但「親密」極其稀薄。

你會發現,他們很少擁抱、很少說愛、很少誇讚。

成長過程中,他們學會了要堅強、懂事、沉默,

因為一旦流露脆弱,就會被說是「太軟弱」「不成熟」「別人都不這樣」。

白櫻就看過這樣的家庭,每天都會通電話,但從來不談感受也不聊天,都是制式化地對談。

彼此間甚少表達愛,你看到後會覺得怪怪的,這就是警訊了。

如果你嫁進去了,那個不被同理的人,就是你!但對你的要求會非常多。

📌 真實徵兆:

你問:「你爸媽會主動關心你嗎?」

他答:「我們家不太說那些啦,大家都很忙。」

你看他接到家人電話,永遠三句話內結束,沒有笑、沒有溫度。

這種在成長中「無愛的熟悉」,會讓他日後在婚姻裡,重複冷處理情感、不會共感、不懂安慰。


2. 父母關係惡劣,孩子習慣以冷漠或討好生存

缺愛的家庭,往往也缺乏良好的夫妻榜樣。

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學會兩種極端反應:

一是情緒冷凍,認為愛是不安全的,乾脆不要投入太深

二是過度討好,只要忍耐自己,就能維繫表面的和平

📌 心理學家John Bowlby的依附理論指出:

「安全依附」來自穩定的情感回應,若從小父母關係緊張,孩子容易形成「焦慮型」或「逃避型」依附,進而在親密關係中,不斷反覆經歷童年記憶中不健康的相處模式。

婚後,他可能:

無法正面處理衝突,只會逃避或失控;

情緒需求極高,對你的反應過度敏感;

明明想靠近,卻常常用冷淡的方式推開你。


3. 家人重視「成就」,不重視「感受」

在缺愛的家庭裡,「你做得好不好」比「你快不快樂」更重要。

考第一名會被稱讚,考第三名就是退步;

懂事被稱讚,流淚卻被責罵;

一切以表現衡量愛,沒有空間容納真實的情緒與掙扎。

在這樣的家庭中,他們看不得孩子快樂,如果你在玩,你就是頹廢不該!

嚴肅刻苦地過生活,你才是好的,連一點放鬆都不行。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特別愛玩樂,因為那是他們幼時求而不得的。

📌 你會發現,伴侶可能沉迷於電玩中,看得比什麼都重。

因為幼時被限制,所以長大後他就要玩個不停!一直找補。

你們會很難過正常生活,最可怕的是,他也會這樣要求你們的小孩,剝奪他們的快樂。

不是說小孩就該放開來玩,但應該要過上平衡的生活。

同時,他們也可能會很在意他人的評價,因為從小他就是表現好才會被認可、接納。


4. 無邊界的相處方式

另一種缺愛家庭的極端,是父母與孩子之間「過度糾纏」,沒有界線。

例如:

媽媽把孩子當成情緒垃圾桶:「我這輩子就靠你了」

或父親說:「我是為你才沒離婚,你不能讓我失望」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極容易有過度的「責任感」,對愛有深層的恐懼與壓力。

📌 婚後可能出現的問題:

極度敏感、怕你不愛他、需要不斷確認感情

也可能控制欲強,因為他把你當成情緒的唯一出口

一旦你想保有自我,他就覺得被遺棄


白櫻結語

缺愛的家庭,就像土地乾裂的溫室,花長不高,根也扎不穩。

你不該因為同情,就跳進去陪他修補他從小的黑洞。

哪怕你的伴侶看起來性格很好,但在這樣的家庭長大,很多怪異是隱藏在深處。

等到你想分手或不如他意時,才會顯露出來,再者,他性格再好,他爸媽多半也是難相處的。

結婚越久,問題越大!因為他父母會老,會需要照顧,那時問題就會更多。

可能連請個看護,他都要處處刁難,讓生活難度變高,每個人都不快樂。

你可以理解他,但不用拿一生賠給他,每個人都值得過上被尊重的健康生活。

若一個人從未學會愛與被愛,那麼婚姻對他來說,就是在重覆他幼時不健康的相處模式。

家人間充滿了要求、索取 、刻薄、冷漠,可能不會一次全有,但總有幾個。

相處起來就是不舒服,但缺愛的人還會認為很正常,因為他從小就是如此。

白櫻竟聽過一個缺愛的人說他常跟父母吵架,那是表達愛的方式,我簡直快昏倒了。

他可能從未看過健康的關係長什麼樣子,然後他也會把跟他接觸的人,都變成父母的模式。

一跟他說話,你就會覺得很有壓力,只要不順從他,他就要嗆你。

如果人不肯面對自己的問題,他一生就都要別人忍和配合,性格造就命運。

這樣的家庭註定紛爭不斷,除非其中有人覺醒了,並且是每個人都醒了,否則好不起來。

多半會是覺醒的那人離開這家庭,而不是改變,因為性格已經根深蒂固,他覺得自己沒錯,為何要改?

而你再愛他,也會被困在這不健康的家庭中,付出忍耐了,也換不來好的關係。


本文重點

缺愛家庭常見特徵:家人冷漠、父母關係差、情感勒索、過度重視成績與表現

缺愛者在婚姻中可能出現:冷漠逃避、不會安慰、情緒操控、愛裡焦慮

真正的愛,是來自彼此成熟的靈魂,而不是互補彼此的破洞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