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 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有時候不是不願祝福,而是那張突然寄來的結婚喜帖,讓人有點為難。

多年沒聯絡的同學、點頭之交的前同事、朋友圈裡偶爾點讚的朋友,忽然要你赴一場「人生大事」。

喜帖本該是親密關係裡溫柔的邀約,卻在某些情境裡,成了一種尷尬的社交試探。

我們不好意思拒絕,但心裡卻忍不住想:「其實,我們沒有那麼熟。」

要怎麼判斷該不該去?就從以下幾點判斷你們的交情是否有到達可參加對方婚禮的深度。


關係的親疏,其實都藏在生活的細節

判斷一段關係親不親,其實看這些生活細節就知道:


✦ 若沒事不會主動聯繫,那多半不熟

真正熟絡的朋友,即便工作再忙,心裡都會惦記彼此的近況。

哪怕只是轉發一則好笑的貼文、分享一間想一起去的咖啡廳、在生日時發個語音祝福,
都是因為你經常想起他,也知道對方不會覺得是打擾。

而那些平常從不聯絡,忽然在大事上冒出來的邀請,多半只是名單上的例行勾選。

這點逃避型依附例外,白櫻還看過一個逃避型連親哥哥都可以7年不聯絡,但他們之間感情是真的很好,一旦聯絡了還是很有默契。


✦ 你是否能在對方面前「情緒不修飾」?

在真正的朋友面前,你可以坦然地說今天過得不好,也可以自在地說自己很累不想出門。

你不需要微笑著敷衍、不用為了不失禮強顏歡笑。

這樣的關係裡,有鬆弛、有分寸、有安全感。

反之,若你在對方面前總是要顧慮形象、小心措辭、逢迎寒暄,那麼,你們就是不熟。


✦ 生活中,你會第一個想到他嗎?

當你臨時想找人吃火鍋、想聊聊煩心事、想旅行時找個伴,你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的名字,是誰?

能在這些「無大事」時出現在彼此生活裡的人,才是關係裡最真實的存在。

不是只有在要包紅包時才記得你的人,才配被稱作朋友。


✦ 你們能聊彼此現在的生活嗎?

很多人所謂的朋友,只停留在過去的共同記憶——以前的同事、學生時代的玩伴、某個聚會裡的熟臉孔。

但真正的朋友,是能持續參與你當下生活的人。

如果你們已經無話可聊,甚至對彼此現在的生活一無所知,那也許,就該承認關係早已漸行漸遠。

✦你搬了家、換了工作,我完全不知道

真正熟的人,無需社群公告,我們都會彼此知道對方的動向。

若你的生活大小變化,我都得靠別人的轉述或動態推播來知曉,

那我們之間,也許真的只是曾經熟悉,早已不是「還在彼此生活裡」的朋友。

真正該出席的婚禮,是這樣的

真誠的邀請,來自平日的互動累積;

不是因為你要結婚了,我才忽然變得重要。

我們彼此知道近況,即使不常見面,但每次對話都很自然

你會想知道我過得好不好,也會在我低落時給句關心

我們見過彼此人生的某些重要轉折,而我也樂意見證你的重要時刻

這樣的婚禮,就算再遠再忙,我也會訂好車票、買張紅包,帶著笑意前往。

不是因為禮貌,而是因為心裡真有你的位置。


拒絕不是冷漠,而是對情感的真誠

當我們說出:「我們沒有那麼熟」,不代表否定對方、也不是刻意疏離,

而是想把情感留給真正有連結、有互動、有餘溫的人。

也許你我都曾有過這樣的猶豫:收到了喜帖,不去不禮貌,去了又費力不討好。

但其實,成熟的關係,是能容得下一份體面的拒絕。

你可以這樣說:「謝謝你邀請我,真的很替你開心,雖然可能無法親自到場,但祝你幸福。」


白櫻結語

人生走到某個階段,我們終於懂了:

友情不是靠禮數勉強來的,不熟的人真的不用有過多交集。

看過一個女人說,丈夫收到了不熟同學寄來的喜帖,問她要不要去?看來他心中是不想去的。

但女人跟他說,既然你們以前很好,那就去啊!

其實丈夫的猶豫早就有了明確的答案,真正好的朋友,是多年沒聯絡,但接到喜帖還是義不容辭地想去。

白櫻有個逃避型朋友就是如此,大學畢業後就沒聯絡的同學,大概6、7年後寄來喜帖,他還是從很遠的外縣市為了這同學特地去參加喜宴,這就是真的很熟的朋友。

如果真的熟的話,你是不會猶豫的。

能自然地來往、不計較形式、彼此惦記時再見一面,這樣的關係,才是真的熟。

所以,下次收到那張熟悉卻又陌生的喜帖,不必責怪對方,也不必為難自己。

就把它當成一次禮貌的打招呼,真心祝福,溫柔說再見。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