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 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固執常常被誤解為「個性使然」,但很多時候,它其實是一種認知防禦機制

當一個人知識面狹窄、理解力有限、見識不夠,面對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事物時,就更容易產生焦慮與排斥,於是乾脆「一言不合就堅持己見」,那不是自信,是害怕自己錯了。

因為他們的世界太小,小到只容得下自己相信的那一套。

所以白櫻總說我最怕那種自稱從不看書的人,他們真的會很難溝通,言語也常透露著頑固和不尊重。

為什麼他們會變成這樣呢?原因如下:


1.認知深的人,知道世界不只一種解釋

真正見過世界的人,更能理解:不同的選擇背後,都有其脈絡與理由。

他們不輕易批評、不急著下判斷,因為知道事情都有多面性,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複雜而值得理解的。

而認知淺的人,習慣用「好壞對錯」二元來判斷一切。

他們無法容忍「不一樣」,只要聽見跟自己不符的聲音,就本能地反駁、否定。

比如白櫻寫不孝的孩子會有什麼特徵,提醒父母早點察覺,改變教育方向。

畢竟誰也不希望孩子長大了只會忤逆自己,這時便有認知層次較低的人以偏蓋全說我很古板,什麼時代了,還在鼓吹孝順。

其實他可能根本沒看文章,便驟下結論,全篇從未寫過要孩子定要為父母做什麼。

重點並非在那,但他就是看到便留言了,這就是認知偏下的人常會有的行為。


2.為什麼認知淺的人特別「有理講不通」?

因為他們不是真的在「講理」,他們在「護自己」。

很多時候,固執其實是自我價值感低下的表現。

如果一旦承認自己錯了,整個自我認同就會崩塌,所以寧可否定全世界,也不敢質疑自己。

這種思維常見於:

知識來源單一(只看一種觀點的媒體或圈子)

缺乏自省與反思能力

對輸的恐懼大於對事實的尊重


3.擁有深認知的人,反而更柔軟

一個內心真正強大的人,不怕說「我不懂」「你說得有道理」「我需要時間想一想」。

因為他們知道,認知不是一場勝負,而是一種持續擴展與更新的能力。

比起證明自己是對的,他們更在意:「這件事我能不能看得更深、更遠?」


4.如何避免成為認知淺卻固執的人?

刻意閱讀不同觀點的書與人

多問自己:「我這樣想,有沒有可能是錯的?」

與其快回應,不如多聽三秒

練習與不同立場的人對話,而不是辯論

柔軟不是搖擺,而是一種經歷過複雜後的清明。


白櫻結語

在對的方向固執,本是好事,但若萬事都偏執,則是認知層次有限造成的頑固反應。

認知越淺的人,越不敢承認自己可能錯了。

真正認知深的人,往往越是謙遜,越能聽進不同的聲音,越不急著定義對錯。

因為他們知道,這個世界,比你我所見的,都還要大。

願我們都能走在變得「更深、更廣、更柔軟」的路上,不固執於眼前的對錯,而去理解那些未曾看見的真相。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