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妳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妳可以活得比妳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 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婚姻裡最累的,往往不是柴米油鹽,不是育兒分工,不是生活的無盡瑣碎,而是失去了自我。

妳看似若無其事,其實心裡早已累得不行。

這樣的狀態,在心理學中被稱為情緒內耗(emotional exhaustion),是一種長期壓抑、自我否定與過度在意他人感受所累積的心理疲勞。

停止內耗的關鍵,不是做得更多、忍得更久,而是開始學會「放下」。

放下,不是放棄;放下,是一種深刻的選擇,是從心開始做減法,讓自己的人生輕一點、亮一點、自由一點。

止婚姻內耗,要從三次放下開始。

就像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說的那句經典話語:

我們不是為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而是為活出自己的人生。

1. 放下他人的評價:妳不是為誰而活

許多女人在婚姻中最深的內耗,來自過度迎合外在標準

當妳結婚後,很多人見面就問妳在家煮不煮飯?做多少家事?想以此評斷妳是否是個合格的好妻子。

於是妳想當個人人稱讚的好妻子、好媳婦、好媽媽,卻在這條「好人」路上,越走越失去自己。

多少女人,為了當個「好妻子」,把情緒壓抑到夜裡暴哭;為了當個「好媳婦」,在婆家一句話都不敢多說;為了當個「好媽媽」,連休息一下都感到內疚。

在社交平台上小心翼翼地維持一種「幸福模樣」,生怕別人覺得妳過得不好。

但心理學家Carl Rogers早就提醒我們:「一個人的真正成長,來自對『自我價值』的接納,而非對外在認同的追逐。

⋅ 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妳,妳才有價值

⋅ 不需要做滿所有角色,妳才算成功

從今天起,把別人的期待還給他們,把自己的節奏還給自己。

放下他人的評判,不是自我放縱,而是自我釋放。

你活得快不快樂,比別人說你好不好更重要。

2. 放下過往的糾纏:讓昨天留在昨天

婚姻最怕的,不是吵架,而是從不放下舊帳

一吵起來,什麼過去的委屈、往日的爭執、對方曾說過的話,全部都翻出來一再重播,直到彼此筋疲力盡。

但一段關係要走得長遠,不能總停留在昨天的影子裡。

戲劇大師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曾說:

弱者選擇埋怨,強者選擇原諒,智者選擇忽略。

忽略不是逃避,而是一種有意識地選擇不糾纏、不重演、不再讓舊事再重演。

心理學上的認知行為療法(CBT)也指出:改變我們情緒狀態的關鍵,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詮釋。

婚姻裡,最折磨的不是對方做錯了什麼,而是你反覆去想:「如果當時我不那樣說……」「他怎麼可以對我那樣……」
真正的智慧,是看懂過去、放下情緒、學會轉身。

心理學上稱這種狀態為「認知重構」(Cognitive Restructuring),

意思是:透過轉換看待過去的角度,幫助自己跳出情緒封閉胡同。

走過去,不代表什麼都沒發生,而是妳不想再讓它影響妳的人生。

3. 放下對完美婚姻的執念:允許不完美,就是成熟

「她老公那麼體貼,我怎麼這麼倒楣?」
「人家一家人假日出去玩,我卻還在帶孩子寫功課。」
越比,越焦慮;越看別人,越不喜歡自己。

心理學家萊昂·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提出「社會比較理論」指出:

「人一旦過度將自己與他人比較,會產生情緒波動與自我價值崩解感。」

很多人進入婚姻,腦海裡都有一個模板——理想丈夫、理想妻子、理想家庭。

但真正走進來後才發現,生活裡到處是破綻、落差與不對等。

妳開始質疑自己是不是嫁錯人,是不是不夠好,或是不是婚姻就是這樣「勉強過」。

事實上,不完美才是常態。美國婚姻治療專家Esther Perel說過:

一段成功的關係,不是沒有衝突,而是願意在衝突中,繼續選擇對方。

心理學中的「現實接納能力」(Reality Acceptance)強調:真正成熟的人,懂得與「不理想」共處,也願意為了當下仍值得的部分,繼續耕耘。

妳不再以「應該」要求對方,而是學會了用「感恩」看待一切。

白櫻結語

很多時候,婚姻不是非得結束不可,你只要先把心裡的糾結放下,很多事便沒那麼嚴重了。

你一旦不再執著「誰對誰錯」、不再緊抓「我應該怎樣」的角色束縛,內耗就會減輕,關係也會變得柔和。

真正的幸福,不是對方改變,而是你終於願意好好過自己的日子。

婚姻的本質,是兩個人共同生活,不是讓一個人放棄自己去成全另一個人。

誰也無法逼妳放棄自己,除非妳願意。

好妻子沒有固定的範本,妳只要對得起自己就可以了!

每個人條件都不同,工作忙碌的女人承擔的家庭責任一定更少,不代表她不賢慧。

最怕的是有人要求妳又乖又懂事又會賺錢又能顧家,那這樣的婚姻不要也罷!他們根本沒在替妳想,只想著妳能給他們什麼。

遇到這種人,已經不是妳的問題,放下也無用了,直接想著如何退出這家族吧!


本文重點

《被討厭的勇氣》指出:人生不是為了滿足他人期待,而是為了活出自己

心理學強調「情緒內耗」是婚姻中常見的心理疲勞來源

Carl Rogers理論:自我接納才是心理成長的關鍵

CBT理論認為,改變情緒的關鍵是改變事件詮釋

Esther Perel主張:關係的穩定來自於衝突後仍願選擇彼此

放下三件事:他人評價、過往糾纏、完美婚姻幻想,是婚姻走向成熟的關鍵步驟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