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跟白櫻一起成長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心理學研究顯示,情緒不穩定並非偶然,而是一種可識別的行為模式。

可以從對方的日常反應中就判斷出來,如果知道了他沒有情緒自控力,你才能決定要和他保持什麼樣的關係深度,以免受其困擾。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PA)與英國劍橋大學的相關研究,大多數情緒不穩定的人,都有以下共同特徵


1. 容易被小事激怒,情緒反應過度

情緒不穩定的人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往往比常人強烈,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讓他們情緒大起大落。

別人一句無心的話,他們會放在心上糾結許久,甚至直接爆發爭執。

一點點的不順心,就可能讓他們整天悶悶不樂,甚至大發雷霆。

訊息沒回,他就會暴跳如雷。

與人發生衝突時,他們很難冷靜下來,容易說出難聽的話。

🔍 研究數據:美國杜克大學心理學系研究發現,情緒不穩定者的大腦杏仁核(掌管情緒的區域)比一般人更活躍,導致他們更容易對壓力與刺激產生過度反應。


2.無法承受批評,容易自責或過度防衛

 當被批評時,可能會極度自責,覺得自己很糟糕。

另一種情況則是過度防衛,常覺得別人針對自己,甚至會生氣反擊。

很害怕被別人看不起,對「輸」特別敏感,總是希望自己是對的。

📖 科學解析:
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 2017)研究顯示,情緒不穩定者的「自我價值感」較低,因此當受到批評時,他們要麼過度內化(陷入自責),要麼極力防衛自己,以避免面對內心的不安全


3. 過度解讀他人行為,容易產生負面聯想

情緒不穩定的人對周圍的人和事特別敏感,容易把正常的行為解讀成惡意攻擊。

對方回覆慢了一點,就懷疑自己被討厭或冷落。

別人無心的一句話,會讓他們想很多,甚至懷疑自己被針對。

常常把別人的沉默、冷淡,解釋為對自己有敵意。

🔍 研究數據: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研究發現,情緒不穩定的人,

在面對社交場合時,大腦前額葉的活動較弱,導致他們在判斷他人意圖時,容易產生偏差與負面聯想。


4. 容易感到焦慮,經常無端擔心

情緒不穩定的人大腦中負面思維過多,總是預測最壞的結果,並且時常感到焦慮。

還沒發生的事,就開始擔心,陷入焦慮的情緒中無法自拔。

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總是害怕事情會朝壞的方向發展。

即使生活平穩,仍會無故產生憂慮,無法真正放鬆。

🔍 研究數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精神病學研究指出,

焦慮症患者的腦內皮質醇(壓力荷爾蒙)長期處於高水平,這使得他們對壓力的反應更敏感,容易陷入焦慮狀態。


5. 難以控制衝動,經常做出極端行為

情緒不穩定的人在情緒失控時,容易做出衝動、不計後果的行為,甚至事後後悔。

生氣時可能會摔東西、大聲咆哮,甚至直接與人斷絕關係。

在極度沮喪時,可能會選擇逃避現實,如暴飲暴食、購物成癮等。

🔍 研究數據:美國紐約大學的心理行為研究發現,情緒不穩定者的腦內多巴胺系統較為活躍,這使他們在情緒衝動時,更容易做出極端行為,難以控制自己。


6. 經常後悔自己的情緒反應,但又無法改變

很多情緒不穩定的人在情緒爆發後,會意識到自己的過度反應,甚至感到懊悔,但當類似情境再次發生時,仍然無法控制自己。

生氣時控制不住自己,過後卻又感到內疚,反覆陷入惡性循環。

容易在衝動時說出難聽的話,事後才意識到自己太過分。

即使知道情緒管理很重要,卻總是做不到。

🔍 研究數據: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研究指出,情緒不穩定者的大腦「自我調節區域」發育較弱,

因此他們難以有效調整自己的情緒反應,即使事後後悔,也難以改變行為模式。


7. 人際關係容易出問題,親密關係多變

由於情緒不穩定,他們的親密關係和人際互動往往充滿矛盾與變數。

有時候對別人過度依賴,有時候又突然疏遠對方,讓人捉摸不透。

在人際關係中,容易出現強烈的愛恨轉換,一天之內對一個人的評價可能完全相反。

無法長時間維持穩定的親密關係,容易出現爭吵、誤解,甚至反覆分合。

🔍 研究數據: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社交心理學研究顯示,情緒不穩定者更容易產生「迴避型依戀」或「焦慮型依戀」,

這導致他們在人際關係中缺乏安全感,容易產生衝突與極端情緒。


如何改變?

情緒不穩定不僅影響個人心理健康,也會嚴重影響人際關係與生活質量。

學會識別自己的情緒,當意識到自己情緒波動時,先冷靜3分鐘再做決定。

建立健康的情緒發洩方式,如運動、寫日記、與信任的人傾訴,而非壓抑或發怒。

培養理性思維,學會從長遠角度看待問題,減少過度解讀和負面聯想。

如果情緒失控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可尋求心理諮詢或專業幫助。

白櫻結語

這種情況對情緒不穩的人本身和他身邊的人來說都很困擾,若沒及時察覺改變,就會嚴重影響人際關係。

白櫻出身自沒什麼愛的家族,幾乎全家族都是這樣的人,常會看到有人在暴怒,或為了一些小事冷嘲熱諷他人。

就像我小時候只是看電視在笑,小阿姨就敏感地說我在笑她,讓我覺得無端被指責很無奈。

看過一個逃避型依附老人,他很重視自己的獨立性,很怕被瞧不起或看扁。

明明已經垂垂老矣,旁人關心照顧,是很好的事,他竟視為一種惡待,十分厭惡。

他要求大家仍把他視作很強壯可獨立的人,對所有的好意都加以拒絕,但明明心中很需要別人也確實很脆弱。

最後竟貶低晚輩,晚輩感冒了,不關心他身體狀況,還說晚輩很弱不如他,說些很難聽的話。

實在教人無語,明明很需要照顧,卻又如此防備,讓人不知如何和他相處。

若是一般朋友,他人早就遠離了,但親人無法離開,只能忍受,所以常看到讀者叫苦連天,說受不了家中長輩。

白櫻舉這例子還是輕微的了,情緒化的人,真的會讓身邊人都變得不幸。

沒有要大家都多討人喜歡,但至少情緒要來得合理才是,但他們總是誤解敏感,令人疲累。

父母無法選擇,但伴侶、朋友一定要儘量遠離這類人,否則真的相處得很苦。

你或你身邊有人有這些情緒不穩定的特徵嗎?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察與經歷!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