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靈魂有香氣的女子」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70歲的張阿姨,坐在房車旁,露出輕鬆自在的笑容。
一般人印象中,這個年紀的長輩,不是因為腿腳不好只能待在家裡,就是被孫子纏身走不出門。
但張阿姨卻開著她的小房車,走遍大街小巷,用16年的時間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人生路。
退休後揮別過去,重新找回掌握人生的勇氣
16年前剛退休時,張阿姨感受到前半生的生活,幾乎都被人安排好,讓她喘不過氣。
那時候,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考駕照、買車、自己上路,就算人生走到70歲,想啟程也絕對不嫌晚。
她用一台小貨車改裝成溫馨的房車。裡面鋪著碎花床單,還有專屬的小櫃子,擺滿了她的生活儀式感。
這16年來,她的足跡踏遍全中國。
整趟旅程,張阿姨大約花了70萬人民幣(約台幣315萬元)。這筆錢等於她多年積蓄。
她卻說,這些錢,買到的是無可取代的自由和勇氣。
不被家人理解,她選擇和三個孩子斷絕聯絡
不過,這樣的生活方式,並沒有得到孩子們的支持。
三個孩子認為她太過衝動,覺得她不顧家庭責任,於是母子之間衝突不斷。
最後,張阿姨決定與三個孩子斷絕聯絡,並將名下價值百萬人民幣(約台幣450萬元)的房產留給支持她的姪子。
她說:「未來只要我還走得動,這條路就不會停下來,永遠都有看不完的風景在等我。」
白櫻可以理解她為何會和孩子斷絕聯絡,孩子可能覺得她行動自如,那就該幫自己帶孫子,或留在自己身邊。
這都是在替媽媽決定她的人生,這並非是愛,而是以自己為出發點的控制。
所以才會決裂,長輩走到這年紀,該負的責任早已負完,也該為自己活了。
老年生活不該只有沙發和毛衣
張阿姨的選擇,改變社會對長輩的刻板印象。
多數人覺得,年紀大了,最多只能散散步、看看電視、打發時間,但她證明了高齡並不等於放棄夢想。
斯坦福大學曾提出「社會情緒選擇理論」,提到年長者的時間感會隨年齡增長而改變。
年輕人覺得時間還很多,會願意學新事物,計劃未來。
但長輩因為感受到生命有限,更傾向活在當下。
但正因為如此,若長輩願意擁抱新生活,他們的每一天反而能過得更有價值。
張阿姨,就是最好的例子。
老年人的自主權,決定了他們的生活滿意度
心理學研究早就指出,自主權和長輩的自尊、快樂程度,甚至身體健康都有很大關聯。
年輕人常以為幫長輩安排一切是孝順。事實上,剝奪選擇權的結果,反而容易讓他們陷入失落和無力感。
最近,網路上一段影片引發討論。
影片裡,一位70多歲的阿公在街頭表演雜技。他頭頂自行車,滿臉自信的樣子,讓路人拍手叫好。
兒子說,爸爸以前靠這項絕活養家,現在孩子都長大了,他還是想用這份老本事,找回生活的存在感。
從張阿姨到這位阿公,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不願意把晚年交給別人安排,而是自己掌舵。
從媽媽到旅人
退休後,張阿姨從「母親」這個角色退場,開始轉變成一位自由旅人。
這樣的轉變,心理學稱為「角色理論」,指的是當生活情境改變,舊角色消失,長輩需要找到新的身份認同。
適應得好,生活會變得多彩。
適應不好,就容易感到空虛、迷惘,甚至出現憂鬱傾向。
人生的選擇,從來沒有年齡限制
美國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曾經說過:「幸福不是你擁有什麼,而是你選擇什麼。」
這句話,正好點出了張阿姨這段旅程的真諦。
年輕的時候,大家總說青春不能被定義。
但真正的自由,從來不是青春專屬,而是每個年齡都能擁有的權利。
張阿姨用她的行動,證明70歲的人生,同樣可以熱血澎湃,充滿可能。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