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靈魂有香氣的女子」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老人家多半會希望看到兒女,但為何有些老人卻不希望兒女回家呢?就連過年也不想他們回來。
這位媽媽的心聲,或許是許多長輩想要告訴晚輩的真心話。
如何成為長輩歡迎回家的晚輩,又要如何體恤他們,白櫻也會一併討論。
先來看看今日頭條上的這則貼文,女兒怎麼說。
媽媽要女兒別回家過年
一位母親在與家人進行視訊通話時,坦言自己不再期待全家團聚過年的傳統,反而感到壓力與疲憊。
「要不你們不回來過年也行,你們姊妹幾個再加上孩子,人太多」
她表示,家人每次回家過年時,成員眾多、擠在一起,不僅休息不好,還讓她的血壓升高,甚至需要花上兩三天來收拾家裡的混亂。
這位母親提到,孩子們帶著孫輩回家,一家老小擠在小小的空間裡,不僅需要有人打地鋪,甚至女婿們都要睡沙發。
這種擁擠與喧鬧,表面上是溫馨的家庭聚會,對她而言卻成為一種負擔。
「與其這樣過年,不如不回來。」
這段話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
他們認為,隨著年齡增長,對於熱鬧的承受能力逐漸減弱,加上長時間的家務勞累,過年已經不再是一種純粹的喜悅。
受父母歡迎的兒女會怎麼做?
「這得看子女們回家時的態度了。我爸媽就希望我們回家,因為不只熱鬧,還能減輕他們的負擔。
我們回去時,爸媽像是皇帝皇后,只需要享受生活。
紅包是我們發的,年貨是我們準備的,煮飯、洗碗、打掃,全部由子女們分工合作。
住的地方也安排妥當,不會擠在一起,甚至會選住飯店,讓爸媽好好休息,過個真正的天倫之樂。」
「我自己不喜歡女兒回來。我也不用她孝順我,最好是互不干擾。
可能是我一個人待久了,習慣了孤單,反而不喜歡別人打亂生活。
我常說,只要你過得好,那我就放心了。彼此各安其所,是最美好的狀態。」
「我媽很喜歡我們回家。我們家有四個兄弟姐妹,三個姐姐和一個弟弟。
回家時,後車廂裝得滿滿的,到了家分工合作。我在廚房做飯,兩個妹妹負責擦窗戶和清理。吃完飯後,大家一起收拾,最後各自回家。」
「幫父母分擔家務、減輕他們的負擔,這才是重點。
如果住飯店,也比較方便,不會讓老人家太辛苦。」
「回家過年,把家事都承包起來,不讓爸媽操心,連離開前都要把該整理的整理好。
這樣爸媽才會期待你們回家。如果只是回去吃喝,離開後讓爸媽整理好多天、吃剩菜、累得要命,他們當然不願意你們回來。」
「老人家其實不怕熱鬧,怕的是過年時,子女只帶個嘴巴回來,什麼事都不做。
他們年紀大了,還得自己買菜、煮飯、收拾,甚至還得迎合你們的口味,真的很累。」
「說實在的,過年真正累的,往往是那個負責煮飯的人。他們可能是最不期待過年的人。」
「我們女兒回來時像個公主。我們七十多歲了,還得伺候她吃喝,她洗澡後還要幫她洗衣服、清理頭髮。叫她幫忙時,還說下次不回來了。過年回來還要給她紅包,空手回來,真的無話可說。」
「我每次回家都不會閒著,不是幫媽媽整理衣櫃,就是清掃家裡。
剩下的時間就是在廚房準備三餐。街坊鄰居都說我媽媽生了一個很勤快的孩子。像中秋節,我不只陪爸媽過節,還親自買菜做飯。」
「讓老人家做事當然不好,但如果是回家幫忙,讓爸媽享福,那當然很好。
有能力的話,甚至可以請個保母來幫忙,這也是一種孝順。」
白櫻結語
對於年輕一代而言,過年是一種情感表達,認為自己在盡孝陪伴父母。
但對於上了年紀的父母來說,他們可能更需要的是安靜和舒適,而不是吵鬧與繁忙。
如果子女回來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他們自然歡喜。
若是回來後還要服務他們,留下更多雜活,家裡空間也不夠很擁擠,他們不開心也是自然的。
從網上的討論可看出,有不少中老年人也有類似的感受。
一些人坦承,過年的喧囂和疲憊讓他們感到心力交瘁,甚至開始害怕這樣的節日。
而年輕人則普遍感到困惑,認為自己已經努力回家團聚,卻無法帶給父母真正的快樂。
這樣的雙方矛盾,究竟該如何平衡?
家庭應該多進行溝通,了解彼此的需求與感受。
例如,孩子們可以嘗試以分批回家的方式,減少父母的壓力,或者將家庭聚會改為更短時間、更輕鬆的形式。
而父母也可以適度表達自己的需求,讓子女知道如何更好地安排。
相對地,若晚輩回家過年,吃得很差,還要做很多勞累的事,氣氛也很冷清無味,他們也會不想回來過年。
每個人都有他們想要的過年方式,若雙方無法協調,分開過也不錯!
否則子女從外縣市開車回去,一路塞車也是很辛苦的。
相關文章:
獨居老母親要兒子「沒事盡量別回家」,他以為媽媽個性變了,其實是她太累了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