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如果你想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獨立、善良、懂得感恩的人,我們的行為和教育方式就是關鍵。
在台灣的社會中常看到,父母們希望孩子能有好的未來,但有些做法卻讓愛變質,使得孩子無法順利成長。
如果我們不想養出「逆子」,就必須改掉那些錯誤的教育習慣,那可能是你承襲自父母的教育方式。
既是錯的,就不要再遺傳下去了。
以下幾種錯誤的愛的方式,請及早停止。
1. 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家長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完美,少犯錯、多學好,這樣的期待無可厚非,但「小事不停地糾錯」的做法,往往會讓孩子喪失自信心。
當孩子被一再提醒、指正甚至批評時,他們的內心很可能會產生一種「我怎麼做都不對」的挫敗感。
舉個例子,當孩子在學習寫字時,字跡不夠工整,有些父母會不斷糾正,甚至批評孩子不認真。
但孩子此時的手部肌肉還未發展完全,他需要的是更多的練習和時間,而不是苛刻的指責。
過多的糾錯,只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怎麼做都達不到父母的標準,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孩子在畫畫時把人的臉塗成綠色,你是選擇立即糾正他,還是欣賞他色彩搭配的獨特性?
選擇後者的家長,孩子往往會對創作保持興趣,甚至在未來展示出更豐富的創造力。
因此,不妨試著放下「糾錯的習慣」,用更包容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小小失誤,這只是他們成長的一個過程。
很多小事真的沒那麼重要,不用緊盯著不放。
像是玩具玩完沒收整齊,有些媽媽也會大怒,其實有收就很好了,不一定要全照妳的意思收才叫好。
有個媽媽不只沒笑孩子畫得難看,甚至還將他的畫印在衣服上,表達真正的欣賞。
2. 凡事愛嘮叨說教
每當孩子沒做好某件事情,家長們常會忍不住給予長篇大論的說教,尤其在台灣的家庭裡,這種場景屢見不鮮。
但過多的說教不只孩子不會改過,還會讓他們產生抗拒心理。
嘮叨的聲音在孩子耳邊反覆回響,就像一段不斷循環的噪音,漸漸地,孩子學會的是忽略父母的聲音,而不是反思自己的行為。
看過一個孩子,因媽媽很愛抱怨碎念,每當媽媽又開始時,她就馬上進入放空狀態。
嘴巴開開的,雙眼無神,等待一切結束她才又恢復活力,那一幕真是太可怕了,媽媽竟渾然無覺。
其實,當我們願意用行動去代替嘮叨,效果往往更顯著。
例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整理的遊戲規則,或者讓他親自選擇收納的方式,給予他自主的權利,這樣孩子更有可能樂意去完成,並且逐漸培養起良好的習慣。
把愛表達得簡潔明瞭,並給予孩子選擇的自由,會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從而願意做出改變。
3. 總想壓過孩子
很多父母無法忍受在孩子面前「輸掉」,尤其是當孩子表現出某些叛逆的行為時,父母更是想要用權威去壓制他們。但這樣的控制方式,其實往往會適得其反。
台灣的傳統家庭中,尊敬父母、聽從長輩是根深蒂固的文化,但現代社會裡,孩子們擁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識和獨立的思想。
他們想要被看見和理解,當父母總是用高高在上的態度來壓制他們的時候,孩子心中累積的反感和壓力,就會在某個時刻以「叛逆」的方式爆發出來。
與其想要壓過孩子,不如成為孩子的支持者和引導者。
只想爭輸贏的人,只會一直輸下去。
親子間形成對抗關係,媽媽這時多半會想早知道不生妳了!為什麼要生孩子?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是比他們懂更多的一方,也是塑造孩子性格的主導方,其實是要承擔更多責任的。
如果看不清這點,不曾檢討過往行為,親子關係便無可挽回了。
4. 給予無條件的愛,但不是無條件的放縱
很多父母認為愛孩子就是要不計代價地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但這種「無條件的愛」如果沒有界限,容易變成「無條件的放縱」。
無論是物質上的要求,還是行為上的自由,都應該有適當的規範和指導。
真正的愛,不是讓孩子隨心所欲,而是幫助他們學會自律、自我控制,並理解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例如,當孩子要求購買昂貴的玩具時,我們應該讓他們了解金錢的價值和獲得物品需要付出的代價。
可以引導他們通過一些小任務來賺取玩具的「資金」,從而讓他們學會珍惜,並理解得到的東西背後的努力。
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我們往往希望孩子可以在各方面都很出色,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孩子也不例外。
當父母不能接納孩子的某些不完美時,孩子也無法真正愛自己。
有一位父親,他的兒子在數學方面並不擅長,無論怎麼補習,成績總是落後於人。
父親起初非常焦慮,甚至常常在考試後對孩子表達失望。
後來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孩子的愛——這真的是愛嗎?還是自己希望孩子來滿足內心某種「成功」的標準?
他意識到,愛孩子就應該尊重他本來的樣子,並幫助他在擅長的領域中找到成就感。
於是,父親開始關注兒子對英文的興趣,並在這方面給予更多支持。
結果,兒子考取了國立大學英文系,只有當孩子感受到被無條件的接納,他們才能放下對自我評價的焦慮,勇敢前行。
白櫻結語
簡單來說,父母的愛應該是指引,而不是控制;應該是滋養,而不是壓迫。
如果我們不想養出「逆子」,那麼就需要在愛的方式上不斷學習和成長,改掉那些「錯誤愛孩子」的習慣。
少一些嘮叨與指責,多一些理解與支持。
父母不是必須成為權威才能教好孩子,總想壓過孩子,只會失去他們的尊重,怕並不是敬。
而「怕」也終將成為怨,等他長大了,有獨立能力,就可能會反抗。
其實很多人在伴侶關係中也常犯這三個錯,這時伴侶就會覺得你把他當小孩一樣管。
讓他想起自己的媽媽有多煩,進而討厭你,如果他媽媽並不煩,他也一樣會討厭你,因為嘮叨是誰都不喜歡的。
不只是用教訓的口吻說對方的錯處,更是一種嫌棄的表現,常常也是重覆的。
因為你用這種語氣說話,對方就會很想反抗,於是故意不改,形成惡性循環。
和孩子的相處也是,許多媽媽都會抱怨老公也像個大孩子,讓她們煩不勝煩。
其實自己多少也有些責任,若不是用對待孩子的方式對老公,怎會這麼覺得呢?
白櫻無意只怪女人,男人也有不成熟之處才會走到這一步,但我們只能先改變自己。
想要改善親子關係,就這麼做吧!無論孩子幾歲都適用。
本文重點
- 在小事上不斷糾錯,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心,建議家長要學會包容。
- 過多的嘮叨和說教會讓孩子抗拒,應該用行動代替言語來教導。
- 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權威,以免造成孩子的叛逆行為。
- 無條件的愛應該有界限,幫助孩子學會自律,而不是隨心所欲。
-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尊重他們的特點,才能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