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當你看著自家寵物時,有沒有想過,你照顧牠、愛牠的方式中,藏著原生家庭的影子。
很多人都說養了寵物後,才發覺自己一直沒有被好好愛過。
白櫻將在這篇文章中,從4種不同的養寵方式,分享你和原生家庭的關係。
讓你可以從自己對待寵物的態度中,更加了解自己。
1.高度期望型
有人在選擇養寵物時,會精挑細選地選擇一隻品相優秀、血統純正的寵物,對牠的外觀、行為都有很高的要求和期待。
希望牠學會一些技能,並且期望牠能夠在各種場合中被人誇獎,甚至獲得某些獎項。
請注意,白櫻並非想說每個參加狗比賽的主人都是此類型,應該說若狗沒得獎時,情緒會很大的人才算。
這樣的養寵模式,往往反映出自己對於完美的追求,這類飼主成長於一個被高度期待的環境中,對於自己和他人的標準都十分嚴格。
因此,在你與寵物的關係中,完美主義也無可避免地冒出來。
你可能希望寵物聽話、優秀、被認可,甚至讓牠去參加一些比賽、獲得獎勵,這些行為都顯示出你內心深處對外界認可的渴求。
無論是在對自己的要求還是在對寵物的期待上,你都無法輕易地放下這份執著,總是希望一切都達到一個極致的狀態。
但在這份完美追求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一種對愛的焦慮和不確定感,因為只有完美,你才會感覺到自己值得被愛。
平日裡也會更難容忍寵物犯下的錯,對牠要求很高。
這會讓毛孩變得很可憐,在高壓下生活。
2. 過度負責型
每天清晨五點,你一定會準時起床,為寵物準備食物,控制牠的飲食,幫牠刷牙,
帶牠去做例行的健康檢查,這些繁瑣的小事,對你而言就像完成一張待辦清單一樣自然。
如果沒做好,還會很自責。
但你是否發現,你不太願意表達對牠的情感?
即使看到牠撒嬌、需要陪伴時,你也很少給予熱烈的回應。
這樣的模式下,你對寵物的愛似乎只停留在責任上,像是在履行一項任務,卻不願投入情感。
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是你在成長過程中,被迫承擔過多的家庭責任,
但沒得到足夠的關愛,導致你習慣了盡力做好分內的事,卻害怕真正的親密和依賴。
在這樣的情境中,你也許內心存在著對於愛的恐懼,所以乾脆把自己鎖在理性的外殼中。
對於你來說,養寵的行為只是履行義務,其實心裡很喜歡牠,但又不知如何回應和表達。
白櫻的一個狗友,常會去菜市場為愛寵買昂貴的牛肉自己做零食,認真負責地照顧牠。
但當被問到喜不喜歡他的毛孩時,他竟回答:「是看牠可憐才照顧牠的。」這樣很莫名的答案。
推測他應是逃避型依附,最後養寵變成一種很累的責任,無法從中得到應有的快樂。
3. 過度依賴型
有些人對於寵物的愛是無止盡的,他們會把寵物視為生活中的唯一寄託,
形影不離地陪伴著牠,甚至連外出都不願意將牠留下,唯恐分開片刻會失去這份情感的依賴。
這樣的情感模式,往往來自於一種深層的情感匱乏。
你可能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少從家庭中得到足夠的愛與認同,
所以在與寵物的關係中,找到了真正的歸屬感。
寵物永遠不會批評你,也不會背叛你,牠是你認為世界上唯一可以完全信任的存在。
這樣的行為背後,隱藏著你對安全感的渴望。
當你在家庭中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你自然會尋找另一種情感的寄託,而寵物成了最合適的替代者。
因為牠單純、無條件的愛,讓你感到內心的安穩,
但也讓你在過度的依賴中,失去了對其他人建立健康情感的機會。
這樣的情感模式中,寵物成了你所有情感的出口,而你自己,也因此而失去了自由的空間。
白櫻在年少時期,就處於這種模式中,我放學回家後便一直抱著毛孩,
甚至連體重增加都不知為何,後來一看才發現手上抱著她稱,可見我有多習慣抱她。
我對她投入了很深的感情,但她卻早早就離開了我,
那時對我來說像是天崩地裂,如今想來也是跟父母給的愛不夠有關。
當我深陷失去她的苦楚中時,爸媽也完全沒給我安慰和依靠,
在這種情況下,養寵反而會加大缺愛帶來的磨難。
看過國外很多人在寵物離開後,竟也跟著牠去了,應該都是這類型的主人。
不只要補好缺愛的自己再生孩子,或許連養寵都要如此。
否則毛孩壽命多半會比我們短,到時缺愛的人將很難承受。
如今我心理更加健全,養寵只為付出愛,享受和牠的互動,而不再依賴執著。
我盡力照顧她,也接受分別的到來而無恐懼,我只會想如何在擁有她時把她照顧好,給她充足的愛。
4.尊重型
尊重型的飼主對毛孩的愛是帶著尊重的,不會因為牠們是寵物而怠慢牠們。
不過度管束,也不會放任不管,給寵物充分的陪伴,但也保留了自己的空間,
不會因為某些事無法帶著寵物一起做便放棄,仍然保有自己的生活,哪怕會讓寵物有「一點」失望。
這樣的做法顯示出你擁有很健康的人際相處心態,懂得在情感中付出但不迷失自我。
這樣的養寵方式背後,可能是你成長於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家庭環境,或者你已經從原生家庭問題中療癒了自己。
5.放任不管型
這類飼主其實是不適合養寵的,他們的爸媽多也是不負責任的,同時也沒教導他們尊重生命。
所以毛孩對他來說如同玩具,只是附屬品,不用在乎牠的感受和安全,有給吃喝就好。
長蟲很髒也都無所謂,甚至會戲弄牠,懶得用心照顧,也不想為牠花錢。
這樣的人,人品有很大的問題,建議你遠離,他們已經失去作為人的基本同情心。
白櫻看過不愛寵物但人品好的人,他們看到別人的毛孩,
雖然不會親近,但也是帶著善意的,會詢問要不要拿東西給牠吃。
但放任不管型的主人,基本上沒把牠們當一回事,不用牽繩也不會定期幫牠驅蟲,若出健康問題就想放棄牠。
毛孩不是玩物,牠們對人有著深深的感情,也是有感受的,
虧待毛孩的人,毛孩不能對他們怎樣,但因果一定會有報應。
白櫻結語
養寵物的方式,反映出我們如何愛自己,如何愛他人,也顯現了我們的安全感、責任感與情感需求。
我們在養寵物的過程中,也能反思自己面對寵物時的心理狀態。
學習如何愛而不困住對方,如何付出卻不迷失自我。
看過一些人因為很愛毛孩,所以不敢離開家超過2個小時,因為他怕毛孩受不了會難過。
這就是已經過度投入了,這樣的做法也會讓毛孩越來越脆弱,一刻都離不開爸媽。
白櫻已經走到和寵物關係很健康的狀態,我不會為了她而不去爬山運動(按台灣規定狗不能進到某些山中),但仍會給她充足的愛,盡到照顧責任並關心她的感受。
我非常愛她、肯定她,但也會給她和自己自由,我和她的關係非常好,完全沒有任何相處的問題。
我每天都會親她好幾下,她也會回親我,我們是雙向奔赴的愛,和她在一起真的很開心。
年少時我極愛那毛孩,其實她並不那麼喜歡我,因為我總抱著她,她可能也覺得失去自由。
有時還會躲在桌子下不讓我抱,甚至咬我,那時年紀太小,給出了束縛的愛,所以和她的關係實質上並不好。
後來養的毛孩又因沒能一直照顧她(到外縣市讀大學),所以個性也有點偏差。
直到養到現在的毛孩,我才真正體會了養寵的快樂,她乖巧懂事也很愛我。
從她身上,我看到了被愛的孩子會有多健康,她一直都很大方,出去常被誇穩定。
其實她剛到我家時,和我有點疏遠,也有任性的味道,但在我長期付出愛後,變得文靜乖巧又貼心。
十分有安全感,也很有自信,非常陽光,她擁有完全的自我。
這讓我更加堅信愛的教育是正確的,我相信對人類小孩來說,也是如此。
本文重點
- 養寵物的方式反映出原生家庭的影子和我們對愛的需求。
- 高度期望型反映出對完美的追求,背後隱藏對愛的不確定感。
- 過度負責型的人多半對情感投入不深,反映出過去家庭責任過重的經歷。
- 過度依賴型會把寵物視為生活中的唯一寄託,顯示對安全感的極度渴求。
- 尊重型的養寵方式顯示出健康的人際相處心態和情感付出。
- 放任不管型的飼主不適合養寵,因為缺乏基本的責任感和同情心。
- 養寵物應該學會愛而不執著,給予寵物愛的同時也保留自己的自由。
延伸閱讀(請點選標題觀看):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