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靈魂有香氣的女子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當我們談到孩子的性格時,內向的孩子常常被貼上「不合群、不擅交際」的標籤,讓父母感到擔心。

可仔細思考一下,其實內向也有他的好處,那些不愛交際、不喜歡熱鬧的孩子,無形中保護了自己,避掉許多潛在的災禍。

現代社會充斥著對「外向型人格」的偏愛,大家認為外向代表著活力、熱情、勇敢大方,是受歡迎的特質。

以致於人們往往忽略了那些靜靜坐在角落,眼神專注,心思細膩的孩子們。

他們的內向,也是一種很好的天賦。

其實無論外向、內向都有其優缺點,無法直接判斷哪個更好。

本文是想提醒爸媽們內向也有內向的好,不用強迫孩子扭轉天性,但要教他們一些人際技巧。

 

內向是種保護力

內向的孩子無意間保護了自己,他們不隨意透露內心的想法,

不輕意信任不熟的人,所以也不會輕易被他人利用。

相對於那些外向熱情、毫無保留的孩子,內向的孩子更懂得劃清界限,循序漸進地培養感情。

天生就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其實為他們的成長奠定了安全的基礎。

例如,有些孩子在學校總是樂於分享自己的秘密,輕信他人,總是不設防,看起來跟人熟很得快,但卻成為流言蜚語的焦點。

而內向的孩子,往往選擇與少數人建立深厚的友誼,

他們的選擇更為謹慎,也因此避開了許多社交上的紛擾。

這樣的社交情況到他們長大也會延續下去,直到他們懂得成長改變,內向和外向的孩子各有該提醒的點,後面會提及。

 

內斂的魅力:容易贏得真誠的友誼

內向孩子的內斂,讓他們擁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

他們不熱衷於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但這種低調卻讓他們顯得神秘而有深度。

這樣的孩子通常會吸引那些同樣真誠而細膩的人,建立起深刻而真摯的友誼。

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友誼,往往是由內向的特質所孕育出來的。(不代表外向的人都沒有真情誼)

內向的孩子通常具有優秀的傾聽能力,他們不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反而願意聆聽他人的故事,理解他人的感受。

這樣的特質不只讓他們在群體中擁有獨特的地位,更能為他們帶來真誠、長久的人際關係。

畢竟,願意真正用心傾聽的人,在這個時代是多麼的珍貴。

 

內向的深度:自我成長的強大力量

內向的孩子往往擁有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喜歡靜靜地思考、閱讀。

這些孩子不需要過多的外界刺激,是從獨處中汲取力量,他們從書本、音樂或是大自然中就能獲得滿足。

獨處時光讓他們能夠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將萬事看得更清楚。

內向並不代表比較弱,而是她們有著不一樣的發光方式。

外向的孩子就不同了,他們是從社交中汲取能量,要混進人群中才會開心,但相對地也少了獨處的成長時間。

 

外向與內向都有優缺點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有其存在的價值。

我們不應該強迫內向的孩子變得外向,或是指責外向的孩子過於張揚。

對於那些外向的孩子,我們可以教導他們如何保護自己,如何在熱情中保持一份警覺,避免過度曝光自己。

而對於那些內向的孩子,我們應該鼓勵他們主動建立少數但深厚的友誼,找到一個能讓自己自在又安心的平衡點。

在唐綺陽的節目《唐陽雞酒屋》中,她和蔡康永的一段對話就令白櫻印象深刻。

她說自己也是i人,但很喜歡參加康永哥的局,只要他約,她就一定會去。

因為康永哥的朋友素質都很高,挑的餐廳也很好吃,她也知道與會的人有誰,所以很放心。

只是聚會完她都會吃一點冰箱中的東西,這是她的儀式,她在告訴自己,我回家了,社交結束了。

但若是參加600人的婚禮,參與者太多,她就會一直坐著不想起身,因為她不知會遇到誰。

若遇到了熱情要合照或硬要聊天的人,她會很困擾,有時還會忘了對方的名字。

看,這就是內向的孩子長大後找到的折衷社交模式,她沒封閉自己,仍有優質的社交圈。

但在熱鬧的場合中,她也會安心地做回內向的人。

蔡康永說她在聚會上完全看不出是內向者,因為她到了對的團體中,便可放心展現自己熱情的一面。

 

白櫻結語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要理解並接受孩子的個性特質。

對於內向的孩子,我們應該停止抱怨他們的不合群,而是去欣賞他們細膩的觀察力與敏感的心靈。

這些特質可能無法讓他們在人群中大放異彩,但卻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抵禦風雨的重要力量。

有時候,內向的孩子只需要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們能夠自在地做自己。

當我們放下那些「應該要怎樣」的期望,真正尊重他們的內心世界,

我們就會發現,他們的內向,原來是一份禮物,一份能讓他們免於社會壓力與過度消耗的保護。

我們應該停止對內向孩子的擔憂與批評,取而代之的是理解與支持。

內向是一種力量,我們應該幫助孩子看到他的獨有的力量,而非強逼他改變。

蔡康永也說了段很值得學習的話,大致是他認為不要去定義自己內向或外向,只要做法和態度改變,你就會變!

白櫻很同意他的說法,人本來就是多變的。

白櫻自己也是同時被說外向和內向,我測出來結果是ENFJ(倡議者,很符合我正在做的事),但我喜歡的是一對一的互動,我的外向僅限於此。

我可以跟單獨的陌生人瞬間混熟,很快就可接納對方,但不喜歡和一大群人同時交流。

所以我的內外向是取決於場合,小時候少不了被批評,想想內外向的虧我都吃了。

但內外向的好處,我也都佔了!凡事都要往好處看,常聽到內向的人說羨慕我,很快就跟人很熟。

同時我也可以靜靜地坐下來做手工藝或閱讀很久,曾經我也因父母評價以為自己太內向(他們逼我參加童子軍,我放不開等等)。

後來成長了才發現,我本非內向也不是純然地外向,我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有複雜的優劣勢。

我該開心自己有的優勢,減少劣勢的影響就好,根本不是非得改變的性格。

參加童子軍也非我所願,好像是因為免費所以才叫我去的,若父母懂得教育,或許我在10歲以前就已經很認同自己了。

不用等到成長後看書學習才能認同自己,白櫻希望你成為那個早早就認可支持孩子的父母,你的親子關係會更融洽,你的孩子也會更快樂!


本文重點

  1. 內向的孩子不只是沉默,他們擁有自我保護的智慧,避免了許多社交上的災禍。
  2. 內斂的孩子通常擁有真摯而深厚的友誼,因為他們善於傾聽和理解他人。
  3. 內向的特質讓孩子擁有豐富的內心世界,這是他們自我成長的重要力量。
  4. 我們應尊重孩子的個性特質,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應該給予他們成長的空間。
  5. 父母應停止批評內向的孩子,轉而支持和理解,讓他們在屬於自己的節奏中發光發熱。
  6. 內向是一種深藏的力量,能夠幫助孩子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