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看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白櫻會提供有關時事新聞、吸引力法則、依戀理論、兩性關係、人際關係和自我成長相關文章,從各方面提昇你的心態和能力,讓你獲得更多正能量!進而改命,過上更好的生活,想要持續成長,請關注本頁面下方或側邊欄所附的粉絲專頁
為什麼男人追求時很熱情,追到就「變冷」了?有的人是真的在玩戀愛遊戲,但有的人並不是。
他只是陷入心理掙扎中,而非對你冷卻或是到手就不珍惜。
逃避型依附者在親密關係中往往有一種「追求時或失去時很想和你在一起,但得到了又想遠離」的情感模式。
這種矛盾的感覺源於他們內心深處對親密關係的恐懼和不安,他不是得到了就不珍惜,只是他無法擺脫童年陰影造成的影響。
了解他們為何會如何,以及他們內心深處的想法,你可能會更能理解他們的行為。
理解後要接納還是遠離,都是你的權利,重點在於你一定要先愛自己,而不是為了迎合他們,讓自己身心出問題。
他們會有這樣的行為,是出自以下幾個原因:
1、逃避型依附的矛盾
對於逃避型依附者來說,在還沒獲得對方的愛之前,心中會有一股強烈的熱情和動力去討好和追求對方。
一旦成功追到了對方,他們就會開始感受到那份親密帶來的壓力和失去自我的不安全感。
因為逃避型依附者往往習慣保持自己的獨立與安全感,他們害怕在關係中失去控制或被束縛,進而感到焦慮和不自在。
當真正擁有一段親密關係時,這些恐懼與防禦機制就會啟動,
他們可能會開始下意識地減少和對方的接觸,對對方的情感需求感到厭煩,
甚至希望重新回到單身的狀態,這樣他們才能保有內心的安全距離。
因此這些人表現出追到了就不再喜歡的態度,其實是逃避自己對親密的恐懼和不安。
追求讓他們覺得自己有掌控感,但擁有後卻害怕失去自由和自我。
所以他們經常會陷入這樣的情感循環裡,既渴望親密,又害怕親密。
對他們來說,被自己喜歡的人喜歡,並不是一件輕鬆幸福的事。
不是因為你不好還是他騙你感情,只是因為他的童年過得太苦了。
2、自卑與對愛的懷疑
逃避型依附者有很多的不安與自卑,他們內心深處總有一個聲音在說:「我不值得被愛」。
當他們對他人產生情感時,又因為自卑和不安,
認為自己不配被珍惜或認可,於是選擇逃離。
這種自我懷疑往往導致了他們在面對感情時,反而本能地後退、拒絕親近,
而這並不是因為不愛,而是不敢愛。
但正因為他這種怪異的行為,造成對方的不快,甚至很快就和他分手。
他們便更加確信自己不值得被愛,乾脆一直保持單身。
3、以冷漠當作自我保護
很多逃避型依附者常會表現出一種「冷漠」的姿態,這是因為他們相信疏遠會更安全。
他們會告訴自己:「我不需要別人,我一個人就能很好地生活。」
看似堅強,其實背後潛藏著極大的焦慮。
他們怕的是付出愛後,會被辜負、被放棄,於是乾脆在感情加深之前就選擇了撤退。
白櫻結語
看過一個逃避型依附者都34歲了,長得也不錯,但只談過兩次戀愛。
一次維持3天,一次維持2周,他可以把時間記得那麼清楚,想來是也很在意對方。
他說分手是因為女方自以為是女友,就想去他家幫他收拾房間,他生氣對方就提分手。
在他眼中,他遇到女人都不珍惜他,其實是他怪異的行為反應,把人家都逼走了。
可以看出這兩個女生應該都是安全型的,一察覺不對勁,馬上就離開。
這也是逃避型依附的戀愛常態,尤其是在他們條件不強時,真的很容易被甩。
他自卑地說,他就是無法和人建立長期關係,總是一開始很美好,很快就變樣。
他將原因歸結於窮,而沒意識到是因為他追求時個性比較好,所以才相處得好。
追到後就開始惡待對方,才會很快變樣。
可見得他完全沒意識到問題所在,那自然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對於逃避型依附而言,走進一段親密關係,對他們而言並不容易,
需要他們克服內心的種種心魔,比一般人想像中還要艱難。
如果你真的很愛他,請多給他一些時間和空間,
讓他感受到你的真心與耐心,這或許是他們開始變勇敢的契機。
如果他有心改變,也無意令你難受,可以試著陪他走下去。
但也要照顧自己的感受,若他長期都表現得令你無法接受,你也可以選擇放棄。
哪怕再愛,也要先愛自己,他們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
就算他看到問題了,他不努力解決,也是一直呈現疏離的狀態,端看你是否能夠接受。
你值得擁有一段穩定溫度的關係,不用那麼累,也不用一直安慰自己他只是童年過得太可憐了才這樣。
你不是聖母,你只是個凡人,你也需要被愛、被尊重。
(持續更新)依附理論簡介及文章索引: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成因、判斷標準及相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