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看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白櫻會提供有關時事新聞、吸引力法則、依戀理論、兩性關係、人際關係和自我成長相關文章,從各方面提昇你的心態和能力,讓你獲得更多正能量!進而改命,過上更好的生活

當孩子獲得他人的讚賞時,父母的回應方式對他們的自信心和心理成長有著很深的影響。

東方文化總覺得謙遜是美貌,但過度謙遜便成了自貶,反而不好。

坦然地接受別人對孩子的誇獎,並不會讓他變得自傲。

父母不懂得尊重他人,示範了這樣的態度,孩子才會有樣學樣變得驕傲自大。

只要給他好的觀念,他人幾句誇獎並不會讓孩子變壞。

反而父母的回應不佳,才會影響孩子的信心,讓他變得自卑敏感。

長大後還會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活得很糾結。

當別人誇獎你的孩子時,請這樣回應:

真誠肯定孩子的努力

當別人稱讚孩子時,父母應該大方地表達認可,而非過度謙虛。

肯定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看見。

例如,當有人說:「你家孩子畫畫很有天賦。」

父母可以回應:「謝謝,他確實在這方面花了很多心思。」

避免削弱孩子的自尊

過度謙遜或否定孩子的表現,可能無意間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有的人在他人面前貶低自己的孩子,說:「他只是隨便畫畫,沒什麼特別的。」

這樣的話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被忽視,進而產生自我懷疑。

不要過度重視結果

強調孩子為達成目標所付出的努力,而非結果,能培養他們的正確心態。

這樣下次若沒好名次,他們也不會因此而否定自己。

例如,當孩子在比賽中取得第一名,可以說:「他一直很努力練習,這次的成果是對他付出的最好回報。」

而不是強調他拿第一有多厲害,這樣才不會誤導孩子。

很多自我要求過高的孩子,拿了第二名就悶悶不樂,和父母的態度不無關係。

如果父母總是嫌孩子沒達到什麼高度,比如說沒拿到前3名。

這個孩子長大後,就會很執著於得到好成績,變成完全主義者,深受其苦。

不但行動力很差(怕失敗),一旦做了又停不下來,會苛求自己。

用積極正面的語言回應

父母的言語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用積極、鼓勵的語言回應他人的讚美,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

例如:「他對這件事很有熱情,我們也為他感到驕傲。」

尊重孩子的感受,避免當眾貶低

在他人面前揭露孩子的缺點,可能會讓他們感到沒面子,影響自尊心。

尊重孩子的感受,在公開場合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是父母應該注意的。

例如孩子在家庭聚會時演奏了一首樂曲,眾人都誇他彈得好。

父母卻過謙說:「他還需要多練習,還不夠好。」

孩子的喜悅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失落,誇的人也會覺得尷尬。

也常有父母卻回應:「他只是運氣好,其實還差得遠呢。」

謙遜是自己的成就被他人誇時,該表現的態度,而不是代孩子這麼回。

孩子未來長大在職場被誇,不想被嫉妒時可以這麼說,但在他成長時期父母這麼說就不好了。

 

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

心理學研究指出,父母的認可是孩子建立自信的基石。

如果父母經常否定或貶低孩子的成就,可能會導致他們缺乏自信,影響未來的發展。

父母可以這樣做:

真誠讚美孩子的努力和進步。

在他人面前,給予孩子積極的肯定。

用具體的語言描述孩子的優點。

避免使用貶低或否定的詞語。

尊重孩子的感受,與他們分享喜悅。

白櫻結語

白櫻自小就一直被否定貶低,做得好也被挑刺,做得不好就更不用說了。

於是我在父母身上學到的也是這一套,我養了一隻很可愛又很乖的狗,她出去不斷被誇。

頭幾年我竟會回應她也有不乖的時候,後來我便覺得,為何我要這樣說?

反思下來,就是在延續父母的壞習慣(好在狗寶聽不懂),之後我都會大方接受。

有人說她很好命,我便回「她真的命很好。」

有人說她可愛,我回「她真的很可愛,我很喜歡她。」

不再到處說孩子的壞話,若有人批評她,我也會為她說話。

她就是最好的,我在家中是一直誇她的,每天都會誇好多次。

看到她乖乖的,我就會對她比讚,每天抱著她說她是最好的孩子。

可以明顯看到她的臉上一直有純真的表情,充滿自信又開朗大方,她知道自己是被愛的。

她聽到的都是溫言善語,看到的都是笑臉,自然很幸福。

孩子的心靈,如同一張純白的畫布,父母的言語和態度,便是為其上色的畫筆。

是畫出彩虹般明媚的畫作,還是烏雲密佈的陰暗作品,都在於父母的行動。

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與讚美。

每一次肯定,都會像溫暖的陽光,滋養著他們的自信。

相反地,過度的謙虛或否定,就如一場無聲的冷雨,悄然澆熄了孩子心中的熱情。

他們或許會因為父母的一句話,而對自己的能力產生疑惑,甚至失去努力的動力。

父母應該明白,讚美並非驕縱,而是對孩子努力的認同。

當他們付出心血,取得進步時,真誠的讚美是最好的鼓勵。

這種積極的反饋,能激勵他們繼續向上。

父母也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理解他們的感受。在公共場合,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和支持,避免讓他們覺得沒面子。

尊重,是愛的體現,也是對孩子人格的肯定。

希望下次有人誇你孩子時,你可以更好地回應。

若都沒人誇,你也一定要天天誇,只要有心,何愁沒處誇?

關係都是越誇越好的,但別忘了真誠且具體!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