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看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白櫻會提供有關時事新聞、吸引力法則、依戀理論、兩性關係、人際關係和自我成長相關文章,從各方面提昇你的心態和能力,讓你獲得更多正能量!進而改命,過上更好的生活
人生中情感關係常會隨著時間與生命階段的改變而有所改變,尤其是手足關係。
當我們還住在同一個屋檐下,共同生活著時,兄弟姊妹間的關係通常會更加親密。
但隨著時間流逝,大家都有了各自的生活和家庭,特別是在父母走後,關係往往會逐漸變得疏遠。
許多人在成家立業後,面對日常生活的重壓,已無多餘精力維繫兄弟姊妹間的關係,這在現代家庭中是普遍現象。
當失去了父母這一家庭核心的聯繫時,過往共有的記憶和感情也隨之淡出,
兄弟姊妹間的互動逐漸減少,情感依賴逐漸轉向了配偶或子女。
這種現象使得許多人為了親情的變化感到無奈和難過,為什麼手足間會變得如此呢?
本文將探討親情逐漸疏遠的現象,從情感聯繫的削弱、生活壓力的增大,到各自的生活價值觀的差異,來討論這個問題。
1、情感聯繫的減弱:
隨著父母的離開,兄弟姊妹間的情感聯繫自然變得脆弱。
父母在世時,他們是家庭情感的中心,提供了子女間交流的平台。
失去這個中心後,兄弟姊妹之間的聯繫也隨之疏遠,個人內心逐漸封閉,共有的記憶也隨時間淡去。
從前經常舉辦的家庭聚會和交流,被個人生活的壓力和責任所取代,情感支援的網絡變得不再穩固。
其實也取決於幼年時手足關係的好壞,如果本來就不是很合得來,這時便更覺沒必要維繫。
大概只有困難時會想到對方,其他時候就各過各的。
困難時想到手足,是因為手足似乎比朋友對自己更多了一份責任,更有可能無償協助。
2、生活壓力與差異:
父母走後,兄弟姊妹面對的生活壓力和問題各不相同。
無論是職場的壓力、家庭責任還是子女教育,種種壓力使他們難以撥出時間來維繫原有的家庭關係。
隨著年齡的增長,各自的生活經歷和價值觀也漸見分歧,生活目標和三觀不同,影響了彼此的日常互動,也逐漸造成了情感上的隔閡。
3、缺乏共同興趣與心理變化:
如果手足間沒有什麼共同興趣,比如說露營或出國旅行,那就很難一起活動。
你喜歡的他不喜歡,他來約你,你也不想去,久而久之就漸行漸遠。
如果勉強赴約,也覺得為難,不如不去。
有了配偶後,也會首先向配偶尋求安慰和支持,就算和配偶感情不好,也不想打擾手足。
或者手足也不是能夠支撐他們心理健康的對象,自然就少聯絡了。
4、地理距離與日常互動的減少:
隨著兄弟姊妹搬到不同的城市或國家生活,見面的機會自然減少。
科技的進步雖然讓聯繫變得更加便捷,但物理距離仍然是感情疏遠的一大障礙。
感情不好的關係,更會以地理距離為藉口不見面。
隨著各自生活的忙碌,日常的互動也逐漸減少,彼此的關心和支持不再像過去那樣頻繁。
以前手足為了探望父母,可能開幾個小時的車回鄉,現在連這個理由也沒了,可能幾年都見不上一面。
5、財產與繼承問題:
父母離開後,繼承和財產分配常常成為兄弟姊妹間矛盾的源頭。
這些問題可能引發爭執,甚至導致長期的疏遠。
如果財產分配不當,往往會加劇家庭內的衝突,使本已脆弱的親情關係變得更加緊張。
6、心理因素與情感獨立:
失去父母後,兄弟姊妹可能會陷入深深的愁苦中,情感上的疲憊使他們無力維繫彼此的聯繫。
許多人選擇獨自承受這份心碎,並在生活中尋找新的情感支柱,這使得兄弟姊妹間的情感依賴逐漸減少。
白櫻結語
歸根結底,多是以前就不合,失去父母這個連接點就更不想來往了。
若從小就很聊得來,不時也會約見面的,彼此就是對方的好兄弟和閨蜜,還多份血緣關係。
不是口頭上稱兄道弟,是真正的兄弟和姊妹。
但有些手足冰冷無情,對朋友比對自己兄弟姊妹還好。
手足歸手足,不過是有血緣關係,只有一方有心終是無用。
所以每回看到有人說要給孩子生個伴,我都覺得沒有必要,那也要合得來才是伴,否則只是絆。
拿偏心的家庭來說,被偏心的那人多半不負責任,若沒那人存在,花了父母那麼多錢。
說不定養老時,沒得到寵愛的人還可以輕鬆些,成長過程中也不會一直感受到不公平。
手足關係不好,爸媽責任也很大,若父母偏心,被偏心的一方還很囂張,那關係如何好得了?
看過一對姊妹,一直處不來,常常說話很難聽。
有天媽媽哭著說,為何妳們就不能好好相處?兩人才開始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妥當。
之後竟就此改善關係,可見父母的角色有多重要,孩子多半年幼不懂事,需要爸媽引導提醒。
說到底,真的要借錢時,也只有手足最有可能借給你(比較起來),畢竟他們比朋友多了一份責任。
但不要讓自己落入那步,自然是更好的,所以不是父母走後關係就不好了,而是一開始就沒那麼好。
白櫻也看過很多對姊妹,年輕時每天都要打電話,長大了各自結婚也會每周見面。
如果互動良好,你是不會輕易放棄這段關係的,所以這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