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跟白櫻一起成長」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在現代社會,社交媒體和即時通信工具使人們能夠輕鬆地保持聯繫,但這種便利也滋生了所謂的低層社交。
低層社交,又稱點頭之交或點讚之交,指的是那些表面上保持聯繫但缺乏深度和真誠的社交活動。
這種社交方式雖然普遍,但可能對個人的心理狀態產生負面影響。
本文將探討低層社交的特徵、影響,以及如何擺脫這種表面化的社交模式,以追求更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一、低層社交的特徵
表面互動
低層社交通常表現為在社交媒體上點贊、簡短留言或逢年過節發送模板祝福。
這些行為缺乏深度交流和真誠關懷,僅僅是為了維持某種表面的社交關係。
缺乏真誠
這種社交方式往往出於社交禮儀或習慣,而非真實的情感。
因此,參與者很少真正瞭解彼此,交流也多停留在表面。
重視外在連結
低層社交的人常以認識多少人、擁有多少朋友為自我價值的標準,卻忽視了真正意義上的人際關係。
在關鍵時刻,低層社交認識的人,往往無法為你提供任何協助,反有妨害。
二、低層社交的影響
降低幸福感
沉迷於低層社交可能會降低個人的幸福感和自我肯定感。
研究表明,過度依賴社交媒體互動的人,往往感到更孤獨和不滿足。
增加孤獨感
由於低層社交缺乏深度,參與者難以建立真誠的情感連結,反而會增加孤獨感。
他們可能會感到與人疏離,即便有大量的朋友,卻缺乏真正的支持和理解。
導致網絡使用過度
低層社交的頻繁互動可能使人們更加依賴社交媒體,甚至導致網絡使用過度。
這種現象特別常見於那些在現實生活中缺乏社交技能或自信的人,分不清現實和虛擬,將虛擬世界的朋友視作真實友誼。
但對方又無法提供實際的人生或情感支持,反而更加空虛。
三、低層社交與高層社交的區別
需求層次
低層社交主要滿足基本的社交需求。這些需求屬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低層次需求。
而高層社交則更注重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旨在追求精神滿足和個人提升。
社交目的
低層社交的目的多為獲取資源、信息和安全感,較為功利和直接。
高層社交則以追求深度的人際關係、精神共鳴和自我提升為目標。
社交方式
低層社交的方式通常簡單、機械化,例如點贊、簡短留言等。
高層社交則強調真誠的交流和深度的情感連結,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情感。
社交效果
低層社交的效果不穩定,容易因外界變化而瓦解。
高層社交則能夠建立穩定而持久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個人和集體的共同成長。
四、如何遠離低層社交?
專注於深度交流
與其在社交媒體上維持大量淺層的關係,不如專注於幾個重要的人,與他們進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動。
這樣不僅能建立更有意義的關係,也能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培養自我認同
避免將認識多少人或獲得多少點讚作為自我價值的衡量標準。相反,應該關注自我成長和內在的滿足感。
設定社交界限
在社交活動中設定清晰的界限,避免過度沉迷於虛擬的社交互動。
比如一天使用幾個小時的社交軟體,或是要求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多和朋友見面。
白櫻結語
我們應該意識到低層社交的局限性和對自我的損害,積極尋求更有意義的高層次社交。
專注於深度的情感交流和真誠的互動,我們能夠建立更穩定、持久的人際關係,並提升個人的幸福感和自我實現。
如果你也常感社交關係令你更加空虛,不妨停下來想想,你常接觸的人究竟是低層社交還是高層社交。
對於沒有朋友的人來說,可能在臉書上幫你點個讚、留個言,你就很開心了。
但在開心之餘,你也要思考,你真的需要這些膚淺的交流嗎?它們帶給了你什麼?
白櫻有幾個很有深度的朋友,每回交流,都可有些獲得,共同成長。
彼此交換正面生活的心得,無論聊什麼都很有意思,不會覺得虛度光陰,還是後悔把時間放在這次的交流上。
但因我的毛孩很可愛,帶她出去常會有人來攀談,有時竟可聊到一、兩個小時,那完全是路人。
這便屬於低層社交了,彼此也不熟悉,未來也不會再有交集,卻花了那麼多時間。
我總不忍拒絕他人的傾訴,若閒閒無事,和人善意交流是好。
但若有重要的事要做,便不太好了,寫文章給你看,就是我的大事。
所以我後來便很刻意地避開交流機會,不開始也就不用煩惱如何結束。
人生就是一種選擇,你的選擇會造成你的生活,你此刻的生活便決定了未來!
延伸閱讀(請點選標題觀看):
4. 當一個人「戒掉壞習慣」,又「遠離廉價社交」時,他會變得如何?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這些年白櫻已寫了4000篇文章,若想看更多白櫻舊文,請按讚白櫻的「讀者」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