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跟白櫻一起成長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人際關係首重分寸,遠了太疏離,近了又太壓迫。

能把握好其中的度,便能經營出更優質的關係。

要如何掌握最適當的距離呢?是白櫻今天想跟你分享的重點。

 

一、距離的重要性

適當的距離能讓雙方感到彼此的溫暖與親切,有助於開展更深層的情感交流與語言溝通。

它不僅能讓雙方感到舒適,還能夠促進尊重與理解的建立。

這種距離能夠為雙方提供必要的個人空間,適當的距離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摩擦。

進而為雙方提供必要的安全感,這對於關係的長期維持尤為重要。

比如說伴侶偶爾也想要跟家人或朋友出門遠行,行程不一定是你喜歡的。

這時便放手讓他去吧!讓他去參加他想要參與的活動,偶爾分開一下,也是小別勝新婚。

如果不願給他空間讓他去,他就會有被限制的感覺,這樣的事一多,他就有可能考慮要分開。

再比如兩人一起看電視,你有喜歡的類型,他也有他喜歡的,那分開看也是可以的。

哪怕是電影也是一樣,沒有非得一起看的道理,這會是更尊重和舒適的做法。

 

二、距離的把握

在兩性關係中,適當的距離應根據雙方的性格、習慣以及關係的發展階段來調整。

例如,初識階段的距離與深入交往後的距離自然會有所不同。

合理的距離可以讓關係更加「保鮮」,避免雙方感到過於疏遠或過度壓迫。

在實際應用中,根據雙方的互動情況靈活調整距離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需要支持時稍微拉近距離,在需要空間時適時放寬距離。

如果對方是逃避型依附,可能交往一個月,他就會想拉開距離了。

他可能會一周找你一次,一個月見一次面都是正常的。

你若想跟他長久在一起,也只能配合他特別的要求,否則就會開始吵架。

但他若是焦慮型依附,特別喜歡一起活動,你若不想跟他「一起」,訊息沒有很快回。

他便會懷疑你心中另有他人,不是很愛他等等,要看對方的個性決定距離遠近。

 

三、實際做法

1、尊重對方的隱私

在兩性交往中,尊重對方的隱私至關重要。

不應隨意打探或詢問對方的個人祕密,這包括避免無謂的深入追問對方的內心活動,同時也不應隨意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私事。

合適地分享個人信息是必要的,但過度自我分享可能會導致失去適當的人際距離感,這在兩性關係中尤其需要小心處理。

當你分享了,對方沒分享,你又會覺得不公平。

問得太多,對方也會感覺不適,他或許認為關係還沒深到可以談那麼多的地步。

每個人心中也都有屬於自己的個人空間,如果不涉及對方權益,不是事事都非得向對方交待。

 

2、控制生活上的距離

即便是夫妻之間,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給予對方足夠的空間,同時也是在給自己創造舒服的空間。

分房睡或各自活動,都不是感情不好的象徵,有時只是因應彼此性格和習慣不同所做出的調整。

若遇到逃避型依附,他們婚後是會很快提出這樣的要求的,這並非因為他不愛你,他只是想要個人空間。

他期待每天都有一段獨處的時間,而不是一直和家人在一起。

 

3、根據親疏關係和環境調整距離

人際交往中,適當的距離是根據雙方的親疏程度和所處環境來決定的。

這要求我們對彼此的關係和交往的環境有充分的了解和敏感的察覺。

你和對方的親密程度及所處的環境自然會影響到應保持的適當距離。

在不同的環境和關係狀態下,對距離的調整應具備彈性和適應性。

私下想多親近都可以,但在公婆面前,便要注意分寸,否則可能會讓伴侶感到尷尬和不適。

如果已經交往一陣子了,卻還連對方的手都不敢牽,也會讓人覺得很怪。

 

白櫻結語

太冷和太熱的距離,都會令人不適,保持適當距離,溫度會最合宜。

我家毛孩就是相處的高手,她在這方面非常有智慧。

一般的狗通常都會黏到爸媽受不了,以前我也養過必須無時無刻貼著你的毛孩,連上廁所都不能關門,有時真的會覺得不太方便。

但我家寶不會,她平時都自己趴著玩玩具,很會找樂子,偶爾才會找我一起玩。

但我只要想抱她,她都不會拒絕,一定會配合我。

很偶爾會主動來黏我,反而讓我覺得很驚喜。

保持一定距離,但又不會太疏離,她控制得剛剛好,非常討人喜歡。

有時我也會覺得她好像黏得太少了?但再想想,這樣才是更好的!

如果時刻緊黏,確實有點困擾,這樣其實更好。

我在睡覺時,若她不想睡,也會趴在枕頭旁看著我,等我醒來。

我一醒來,她就熱情地狂親我的臉,試想,若我還在睡,她很想我就狂親我,是會造成我困擾的。

在合適的時機點親近,也在合適的時機點保持距離、尊重對方,關係會更美好!

我想她做到了很多人類都做不到的距離把控,她從來不用魯我、鬧我,我就會主動給她,她想要的東西。

正是因為她有相處的智慧,真的值得人類學習。

(持續更新)依附理論簡介及文章索引: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成因、判斷標準及相處方式 

延伸閱讀(請點選標題觀看):

1. 距離 是一種美 也是愛的翅膀

2. 原來這就是「刺蝟法則」:人與人之間 界限太重要!適當距離是尊重

3. 不常講心事、和人保持距離 總是「過度防備」的你 如何活得更自在?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這些年白櫻已寫了4000篇文章,若想看更多白櫻舊文,請按讚白櫻的「讀者」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4-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