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跟白櫻一起成長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父母愛子是天性,但凡事都講求平衡,過度寵愛和不愛,都會養出不快樂的孩子。

如何避免在養育過程中,讓孩子走上偏路?

讓他健康成長,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獨立思考的人,是每位家長都應該關注的課題。

白櫻將從多個角度探討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該避免的行為,並提供具體建議,幫助家長培養出健康、獨立的孩子。

 

一、避免過度溺愛

過度溺愛會使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享有特殊待遇,這樣的孩子往往缺乏同理心和責任感。

家長應該避免讓孩子總是優先享有好吃的東西或優先被關注,這會使孩子認為自己應該享有特權。

 

二、避免無條件滿足

在孩子提出任性要求時,家長應堅持原則,耐心地講解道理,而不是無條件滿足他的要求。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不論是物質還是其他方面。

例如,當孩子想吃冰更多淇淋時,家長應該告訴他冰淇淋對腸胃不好,不能多吃,不然肚子會疼。

這樣的做法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每一個要求背後的合理性,並學會自我約束。

而不是看見孩子哀求便覺得捨不得,要什麼都想買給他。

 

三、避免包辦式寵愛

家長應盡早培養孩子的能力和興趣,並鼓勵他發展更強的能力。

包辦型的寵愛,什麼都替孩子做,會使孩子失去自我探索的機會,無法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他們太重視塑造,刻意按照他們的意圖來塑造孩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無論他們的安排多麼完美,都會給孩子一種感覺,他們好像不是為自己而活。

久而久之,就會生出叛逆心理來!

包辦型的高度寵愛一般都伴隨著一個高要求:好成績。

也就是說父母給的愛是有交換性的,他們替孩子安排好一切,提供他資源,但孩子必須要回報。

這種有條件的愛,也會讓孩子感覺父母並非真心愛自己,而感到反感。

家長應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鼓勵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培養出獨立、有責任感的孩子。

 

四、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

為了避免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不給孩子特殊待遇,讓他明白自己在家庭中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

孩子在家中的所吃所用,都應和其他家庭成員一樣,這樣可以幫助他認識到分享和互相尊重的重要性。

許多重男輕女的家庭,就不懂得這個道理。

兒子得到的零用錢更多,吃得更好,禮物也更大份。

不只引起女兒不滿,更會讓兒子從小便認為自己高人一等。

理所當然可以得到更好的東西,不只影響手足感情,也會讓兒子養成不勞而獲的心態。

長大後,他就會認為父母理應幫他買房買車,你若沒買,他可能就此不再理你。

這是白櫻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例子,兒子因討厭父母的性格,所以早早搬到外地。

每次回鄉都是為了要錢,若非為了錢,根本不想回去看父母。

 

五、教育孩子既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別人

家長應教育孩子既要看到自己的需求,也要想到別人的感受。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平等的觀念,理解每個人的願望都是值得尊重的。

父母也應該避免處處圍著孩子轉,使他凌駕於父母之上。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學會尊重他人,懂得分享和體諒。

正確的家庭排序,夫妻關係是要高於親子關係的,才不會錯亂。

爸媽若有想做的事,應該優於孩子的要求。

如此配偶也才不會覺得自己被冷落,孩子也不會認為自己像個小皇帝,眾人都要圍著他轉。

 

白櫻結語

看過一些母親,因為和丈夫感情不好,便將全部的情感都投注於孩子身上,讓家庭失衡。

丈夫想吃什麼不重要,兒子要吃的才要緊,什麼事都以兒子為優先。

最後養出個媽寶,自己未來也變成媳婦眼中的惡婆婆。

因為付出很多,所以認為兒子都該以她為主。

竟不自覺地與媳婦爭寵,這就是家庭順位錯亂的結果。

閨蜜的丈夫也有這傾向,他因為疼愛女兒,所以凡事都以女兒優先,什麼都先想到女兒。

若閨蜜想去的地方,女兒不方便去,他也不願將女兒先放在爺爺家,一定要同行。

總是要求閨蜜萬事以女兒為優先,閨蜜教導女兒時,分寸合宜。

所以母女感情親密,女兒在閨蜜面前也不敢造次,因為她知道媽媽有原則,不會縱容她。

但一遇到爸爸,她就成了任性調皮的小孩。

只要她醒著,爸爸就不能睡,一定會把他吵醒。

爸爸被吵醒後,也從不生氣,總是溫柔笑著問她怎麼了?讓閨蜜看了直搖頭。

愛孩子是很好的事,可以讓他變得更有安全感,身心健全地長大。

但過度寵愛就不是了,會讓親子關係走樣。

過度寵愛的父母不是管很多,就是直接放任不管,走向兩個極端。

好的教育是時時提點關懷,但也尊重孩子的個人選擇,不替他作決定,也不會漠不關心才是。

當好父母本是極難的事,但大家一結婚就生了,也不管自己適不適合。

最後付出了一切,也沒把孩子教好,成為自己終生一大煩惱。

或是生了又不想好好照顧,敷衍地養育,導致子女和自己反目。

這時才來說生小孩沒用,已經太晚了,其實是自己不懂得成長,也沒看清自己是否適合生育。

教育是很難的,願每個父母都有成長的心,好好地改正錯誤觀念,才能把孩子養好。

延伸閱讀(請點選標題觀看):

1. 出現什麼訊號,代表父母和子女「緣份已盡」?

2. 「和父母不親」的人,大多陷入了「失望性情感隔離」!

3. 父母一旦開竅,孩子就成「黑馬」!

4. 長大後和父母不親近的人, 都曾經歷過「絕望」!

5. 讓子女「最怨父母」的,並非是窮,而是做了「失職」的行為!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這些年白櫻已寫了4000篇文章,若想看更多白櫻舊文,請按讚白櫻的「讀者」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