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愛說話和不愛說話的孩子,各有其不同的心理狀態,長大後的表現也會不一樣。
有些孩子喜歡與人交談,總是能夠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甚至常讓爸媽覺得很吵很煩。
當然爸媽有什麼感受,和爸媽本身的性格也有關,有愛的父母可能會看著活潑的孩子很開心。
而另一些孩子則可能較為寡言少語,不太願意在人前開口,有什麼想法也不想表達,默默隱忍。
常會被父母和周遭人指責太安靜、內向,要他們大方點,也猜不透他們在想什麼。
這兩種不同習慣的孩子,在社交習慣、思維模式、人生態度都會不一樣。
本文將對「愛說話的小孩」與「不愛說話的小孩」進行細緻的對比分析。
透過這種比較,希望能提醒父母不同類型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的特定關注和支持,以助於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引導他們往更好的方向成長。
提醒:文章內容指向多數孩子,但不排除也會有少數例外。
語言表達能力
愛說話的小孩:
具有較好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能夠清晰、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未來長大後在人際上的表達能力也會更強,更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但人際關係好不好,是取決於各種因素。
不一定會表達就會很受歡迎,也有可能讓別人覺得煩,重點在於說話的內容和頻率。
這就需要父母引導他,告訴他什麼該說,什麼不必說那麼多,以免浪費了時間精力還惹人厭。
慢慢地,他們就會感受到愛說話的好處,因為他們會更懂得讚美他人,看到別人好的地方就會說出來。
不愛說話的小孩:
可能因性格內向、語言發展遲緩等因素,較少通過言語來表達感受和想法。
他們常會隱藏自己的需求,用忍耐的方式過生活。
未來在關係中也常有不願處理問題,迴避溝通的傾向,被誤解了也不知怎麼辦。
父母在此時應尊重他們的性格特點,鼓勵引導他表達自己感受,而不是責怪和強迫。
當他說了自己的感受,應予以接納而非指責否定,才能讓他更有勇氣繼續表達。
慢慢地他會知道,只有清楚地表達,別人才會理解,用他想要的方式對待他。
思維特點
愛說話的小孩:
思維活躍,喜歡思考問題,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
他們對新奇的事物會有更高的接受力,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和見解。
他們勇於表達想法,發現好的或新的事物就想分享給大家。
因為喜愛思考,所以遇到問題時,他們會想得更全面,也會和他人討論補足自己的漏洞。
不愛說話的小孩:
內向的孩子更喜歡獨自思考,發現了什麼有趣的事,也只留在自己心中,不會透過言語表達給他人。
但他們的思考會更具深度,因他常常都在和自己對話,注意力不像愛說話的孩子,總是分散到他人身上。
他們沒有什麼分享欲,其中一個可能是他幼時和父母分享後,得到了不好的感受才會如此。
長大後可能會成為那個不擅於求表現,在人群中不夠顯眼,常會錯失機會的人,如此是很可惜的。
未來在工作上,遇到了問題也不太想求助,自己認定對的事,便堅持到底,不想和他人討論,容易流於固執。
好奇心
愛說話的小孩:
對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喜歡提問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這時父母請不要嫌他們煩,耐心地回答他吧!
透過這樣的問答,可以讓他的思考更有深度。
不愛說話的小孩:
環境因素或性格特徵可能抑制了他們表達好奇心,對外界事物的探索可能不如愛說話的小孩積極。
未來在關係上可能就會表現出冷漠的態度,不想了解對方的感受,這會嚴重影響關係的發展。
他們的生活也容易流於一成不變,甚至害怕改變。
社交能力
愛說話的小孩:
通常善於與他人交際,能夠輕鬆地與同儕建立友誼,並且具有較強的社交技巧。
長大後這類孩子多會表現出熱情的態度,喜歡和人對話並關心他人,給人溫暖的感受。
但若父母未加以引導,導致他們能說的不能說的都亂說一通,也有可能成為他人心中白目的對象。
因為說話過直白或太談話內容太無聊而處處不受歡迎,愛說話也要懂得自控和人際技巧才是。
再者,說太久的話,也會成為他人的負擔,也要提醒孩子在人際交往中要適可而止。
多說些有意義的話會更好,無話可說便可停下。
不愛說話的小孩:
因為內向性格,更難與他人建立深入的社交聯繫,需要更多鼓勵和支持建立自信和社交技巧。
他們因為不愛說話,常會成為傾聽的那一方,但他究竟想不想聽,就不一定了。
有時他只是覺得對方愛說話,這樣場面不會太尷尬,但若已經是情侶或夫妻,他可能會覺得對方很吵。
但他們一旦建立關係,就會真誠相待,只會讓少數人走進他心中。
表達需求
愛說話的小孩:
可能有表演傾向,喜歡在他人面前展現自己,想要受到關注。
父母需提醒他們勿過於求表現,可能引起他人反感,學會內斂些。
在該表現的時刻,他們會努力爭取,表達自己,這在職場上是很有利的。
尤其是在面試或上台演說時,更需要這樣的能力。
不愛說話的小孩:
缺乏在人前表達的想法,更多時候選擇保持沉默或只和某人單獨相處。
父母應鼓勵他們展現所長,以免未來才華被埋沒,或是面試時就因不善表達而被刷下。
看過一個內向的人,他很不喜歡說話,但成為成功的業務員。
因為他成長了,知道該說時還是要說,但私下仍維持讓自己更舒服的習慣。
白櫻結語
對於愛說話的小孩,需要引導和鼓勵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言語表達,適當的表達會更好。
對不愛說話的小孩,更需要耐心引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提高社交能力,並關注他們的語言發展,創造一個積極的環境鼓勵他們說話。
慢慢打開他們的心房,趁早改變他的習慣,以免在未來影響工作發展和伴侶關係。
過猶不及都是不好的,中庸之道會更好。
兩類孩子各有其優缺點,父母的責任就在於發展其優點,改善其缺點,幫助他更快樂地生活。
白櫻小時候也是很愛說話的小孩,從小也熱愛文字表達和分享好的事物,所以才能走到你面前。
但愛說話這個特點,也曾造成我的困擾,我身邊的親人多不懂愛,他們常在嫌我,要我閉嘴或是無視我的表達。
於是我便去找朋友說,無意間佔用了他人的時間。
直到長大後成長了,我才知道很多事其實別人根本不想聽,也不需要跟那麼多人說,我慢慢學會內斂。
想表達時,我也可以口若懸河,但不必要時,我也會把想法留在心中,不分享也不覺得難過。
我出社會以後,每回面試都非常順利,我知道這份工作需要什麼,會特別加強表達我那方面的特質。
我想這是從小愛說話給我的幫助,凡事皆有好有壞,就看你如何成長調整。
現在的我,早就調整到剛剛好的狀態了,若幼時有人引導我會更好。
太愛說話其實很浪費時間的,還會影響他人對你的看法,適可而止才是更好的。
延伸閱讀(請點選標題觀看):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白櫻已寫作6年,若想看更多白櫻舊文,請按讚「白櫻文章」(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