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圖片來自line tv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劇照,僅為示意)
所謂童年不被愛的人,父母不一定是不愛他的。
也有可能父母極愛他、很肯定他,但雙親的感情不好,總是在爭吵。
只要在沒有充足愛的環境下長大,個體就可能有缺愛的特徵。
所以缺愛的人,比你想像中還多,只是有程度上的差異而已。父母真的不愛的人,自然更嚴重了。
人一旦缺愛,大大小小的心理問題都會纏繞著他,但沒有得到充足的愛並不是你的錯。
我們無法選擇家庭和父母,但我們可以改變他們造成的影響!
童年不被愛的人,你辛苦了!
在書籍《自信的覺醒:從自卑走向自信自卑者的必修課》中提到,當我們接納原生家庭的缺失時,是在釋放自己,而非父母。
因為缺乏無私全然的關愛,所以我們也不懂得如何去愛,又因缺愛,造成了許多負面心理影響。
比如說有的人和誰都很好,唯獨對親近的人惡劣,他們逃避關係,常表現出冷漠的態度。
不想解決問題,努力和你保持距離,看起來有很多朋友,但無法建立親密良好的關係,讓他們很孤獨。
因為他們害怕分離、恐懼和別人太過親近。
另一些人總是向外索取父母沒給的愛,通過控制來獲得重視感。
非常地黏人和情緒化,常常要求你為他做很多事,時刻陪在他身邊,患得患失沒安全感。
這兩類人都很容易讓伴侶受不了而離開,或是無法在關係中得到快樂。
下次再次建立關係時,又重覆一樣的輪迴。
在性格方面,缺愛的人也容易表現出偏激、易怒、固執、自卑、討好、抱怨、敏感等等特質,讓人覺得他們很難相處。
如何減少原生家庭的影響?
但當你意識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時,你就開始改變了!
你看待事物的方式,將決定了你是否能從原生家庭的陰影中走出來。
書中建議我們可以用兩種方法幫助自己:
1、先接納再思考
面對負面情緒時,先接納,而不是一直想憑什麼和為什麼?
不要去糾結對方為何對你不好,也不要急著責怪他。
而是先想想對方為何會變成這樣?你能否接受?再想想如何解決當下的問題。
不是流於情緒化和對錯的爭論,沒有好好解決當下的問題。
比如說丈夫外遇了,許多女人都會發狂地罵他、怪他,細數自己的付出。
因為丈夫明顯錯了,便一心指責他,覺得自己好委屈。
越想越難過、越不甘心,但問題還是在那,她依然不知道丈夫為何會出軌,自己的責任在哪?也沒好好想想未來該怎麼辦。
如果有私生子了,要如何處理?想離婚和不想離婚,下一步要怎麼走?我是不是平日對他態度太差?
他們不去想著解決問題,只想著自己的委屈和難過,要對方道歉。
不缺愛的人,總是有重新開始的勇氣,他們一樣會覺得很挫折,但他們有信心再次開始。
缺愛的人則容易陷入泥沼中,覺得人生無望,從小就很衰,現在依然不快樂。
深陷於情緒中,而不是想想,自己還能積極地做些什麼,一切是可以改變的。
缺愛的人要多練習建設性思考,如果此刻的想法無法帶給你益處,那就不要想!
2、換位思考
缺愛的人缺乏站在別人角度看事情的能力,因為太匱乏、太想索取,他們自己都顧不好了,如何替別人考慮?
逃避型依附(迴避型依戀)看起來什麼都不需要,其實他們也需要別人給他自由,對他而言,尊重就是愛。
他們也在索取,只是和世俗定義不同,焦慮型依附的索取則更明顯,要你陪伴和大量付出。
他們都忙著填補自己的匱乏,很少替別人著想。你會發現,他們在對話時,常常沒在聽你說什麼。
只是急著表達自己,或是忙著分析你是否在批評他?處於刺蝟狀態。
所以缺愛的人要懂得換位思考,遇到問題時,才能看到不同的觀點和更接近真相的事實。
當老闆聽你匯報時,表情很難看,你不用急著怪自己能力不足,惹他討厭了,換心會被炒。
而是去想想報告內容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老闆可能今天心情不好,我做好自己的事就好。
多感受別人的情緒,多站在別人角度思考,而不是深陷於自己的猜測中,那往往不是事實。
接納別人也可以有不同於你期待的反應,那反應不一定是你不好。
白櫻結語
本文淺談了兩種應對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應對策略,下次你的負面情緒又冒出來時,不妨想想書中給的這兩個建議。
就像被已讀不回了,有愛的人會想著,他可能遇到困難!他可能很忙吧!我先不要吵他。
然後過一陣子再去找對方,兩人關係依然很好,如果過一陣子對方仍然很冷淡,那就算了也沒關係。
但焦慮型依附不一樣,他們會很生氣被無視,不是默默在心中怪對方,就是明白抗議對方不看重他!
無論對方是否故意不理他,這樣做都只會激化矛盾,為何不先想想自己是否有讓人不想理的行為?
有就改掉,下次這樣的情況就更少了。
他們卻一直做著不討喜的事,卻又指望別人用滿滿的善意回應,所以很容易被騙,騙子最善於偽裝。
比如說他們很喜歡用質問的語氣說話,或是理直氣壯地要求很多,甚至是陰陽怪氣地批評別人說酸話。
像是你今天有空為什麼不來接我下班?你還有把我當作女朋友嗎?你不覺得你很差勁嗎?
如果他們可以試著多替別人想想,想著對方今天身體可能不舒服、對方或許有困難、我可能之前對他態度不好才會這樣,從另一個角度看事情,結果就不同了。
也是白櫻一直推廣的有愛的互動方式,這樣的體貼受益者其實是自己,也不會創造無中生有的問題。
唯一該把你放在第一位的只有你自己,而不是任何人。
缺愛的人看起來自私,其實是把自己放在很後面,把別人對待他的方式看得超級重,希望大家都包容他、配合他。
本質上是不愛自己的表現,他們根本不關心自己,沒做積極的事讓人生變得更好。
我們無法換個家庭,也無法選擇父母,但我們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減輕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我們必須自渡!接納你的家庭並不完美,停止苛求它應該如何溫聲和美好。
它在你身上造成的瑕疪是可以修復的,修補好的藝術品,一樣很有價值。
經歷了風霜和摧折依然閃耀的人生,也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資料:
書名:自信的覺醒:從自卑走向自信自卑者的必修課
作者:R法,原名李越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