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電視劇《金秘書為何這樣》劇照,僅為示意)
(圖片來自電視劇《金秘書為何這樣》劇照,僅為示意)

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想增加正能量,請在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

(圖片來自電視劇《金秘書為何這樣》劇照,僅為示意)

當安全型依戀遇上迴避型依戀(逃避型依附),不是很快就離開他,就是會找到可以相處的方法,平靜地和他過下去。

焦慮型依戀就不同了!他們拿不起也放不下,拿起手疼,放下心疼。

這種糾纏不清的關係,像極了童年時的父母和自己,吵鬧不休、衝突不斷的相處,也令你好熟悉。

對方明明很愛你,卻無法滿足你,那份壓抑的愛,更令你神往,你認為辛苦地愛著你才是真愛!因為你童年感受到的愛都充滿了苦澀。

然後,這一切都錯了。

 

你終將認清事實

你已經長大了,不再是童年那個孩子,你不再脆弱,你是有選擇性的,你可以對不快樂的關係說NO!

幼時的我們根本沒有選擇,媽媽對你不好,能換個媽媽嗎?當然不行!離了媽媽也無法生活。

但現在你可以了!不要再重覆童年的劇本,你不是非得接受這麼扭曲的關係。

許多焦慮型依戀都會想要「拯救」迴避型依戀,但卻忘了,自己的不安全感也還沒填滿,要如何救他?只會不斷地互相為難對方而已。

圖來源:pexels,僅為示意

況且迴避型依戀並不需要拯救,他需要一個能配合他的另一半,而那樣的人極少!哪天他真的覺得很孤單時,或許他就會改了。

但你堅持不走,他又為何要改呢?他本就覺得自己只是獨立並沒錯。

看過一些迴避型依戀都在失去焦慮型後,變得溫柔體貼,就像換了個人。

失去所愛的苦楚,令他悔改,但通常維持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敗給自己的依戀機制。

當焦慮型依戀還沒變成安全型時,又要如何承受迴避型依戀的冷呢?最後又分開。只是一再上演重覆的劇本而已。

 

什麼情況才有希望?

當焦慮愛上迴避時,什麼情況才會有希望?那就是兩個人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問題,並且承認那是需要改變的狀況,共同努力走下去!

這是很難的,人很難改變自己,光是要迴避型依戀承認他是迴避型依戀,就有少部分迴避堅決不認了!

白櫻看過的大多是女性會承認自己是迴避型依戀,我身邊的男迴避一概否認。

當然你的交友圈狀況可能會和我不一樣。先要承認了,才會有希望!

兩人有意識地改變,焦慮給迴避多一點自由和空間,迴避也多抽空陪焦慮,你們就有希望了!

圖來源:pexels,僅為示意

可惜兩人的標準真的天差地別,迴避可能三天傳一個笑話給你,他就覺得心裡有你,很主動了!為你改變了!但對焦慮來說,「你為什麼都不理我?」

焦慮要的是天天都聯絡,互動越多越好,他們能給迴避的自由,也是如此限縮,兩人最後仍是不歡而散。

這需要長時期調整,不斷地互相表露感受,讓對方明白自己要什麼,要怎麼做你才會快樂,對方才能調整自己。

正因為很難,所以依戀書籍大多勸你們分開,因為依戀風格根深蒂固,不是一時間就能轉變。

 

白櫻結語

白櫻分享個能更快變成安全型依戀的方法,你可以結交一位安全型好友,多和他親近,學習他對人事物的反應,去調整自己。

比如說你看到迴避又不回訊息,滿心不快,安全型的男友一樣晚回,但她卻輕鬆地說他今天可能比較忙,或是他今天可能想要有自己的空間。

然後愉快地約你去逛街,你會發現,原來這件事可以如此雲淡風輕面對?

如果找不到這樣的人,請去找諮商師,諮商師就是安全型般的存在。

若兩人都沒改變,卻硬要在一起,不斷激化對方的依戀機制,只會刺激出對方很糟的一面,讓狀況一再惡化。

通常分手都由焦慮提出,畢竟迴避難受的程度更低,他是擁有主控權的一方,他的迴避只需靠自己成全,你若沒逼得太緊,他躲得好好的,為何要分?他本來就喜歡你,並沒有想分開。

圖來源:pexels,僅為示意

通常都是焦慮鬧得很兇,迴避才會提分手。

而焦慮的負面感受會更強,當焦慮考慮到迴避會不會難過?捨不得分手時,我會勸你多想想自己。

你都如此不快樂了,這段關係又有何意義?只為那偶然閃現的快樂嗎?沒多久他又冷了。

如果迴避真的那麼愛你,他也會在真的失去你時變得焦慮,可能會對你發脾氣,可能會態度大轉變,也有可能想挽留又伸不出手,要看他迴避的程度有多深。

用分手去教會一個人珍惜你,是很可悲的事,但迴避總是如此,他們很難接受失去所愛,一旦失去就想追回,追回後又舊事重演。

你必須跳出這個框框,他不肯結束這循環,你來結束!

人生不用活得那麼扭曲,或許分手了你心中隱隱會對他有些愧疚,但總好過為他日日愁苦、面目全非得好!

延伸閱讀:

(持續更新)依戀(依附)理論簡介及文章索引: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成因、判斷標準及相處方式

想要獲得更多成長,請按讚下方粉絲頁,也可在臉書搜尋「白櫻」就能找到我。想看更多白櫻文章,可多點讚白櫻團隊下粉絲頁,並多留言按讚,即可提高收看機率。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