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子,總希望他們越來越好,但卻不知道自己的一些壞習慣,正在影響孩子的智能發展。

什麼才是真正地「為他好」?父母親都該再多學習一些。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哪些家庭不良習慣,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1、家中沒有學習氛圍

很多人準備考試時,喜歡去圖書館,因為那邊不只安靜,周圍的人也都在努力學習。

氣氛非常好,一到那,自己也想認真唸書了。

但有些爸媽回家後,便開始看電視、玩手機,因為他們工作了一天很累,想要放鬆一下。

這樣的環境是不利於學習的,孩子一直被噪音干擾,看到電視心裡也很想看。

這都會再再影響他們的心理狀態,有個朋友的童年就是如此,爸媽要他唸書。

家中電視只有父母能看,每回他在房中讀書,爸媽就在外面看電視。

造成他長大後,不停地看電視,對電視異常執著,想要彌補童年缺憾。

每天都要看好幾個小時,完全不想出門,還要將影片都下載下來,買了50個硬碟來裝。

如果希望孩子好,不妨以身作則。

試著也坐下來看些對自己有益的書籍,自己可獲得成長,孩子也能有樣學樣。

2、常常大聲批評孩子

哈佛醫學院的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研究發現,孩子若在幼年受到家長的大聲指責,會造成他們腦部結構變化。

孩子的語言理解力會變得更差,影響了語言智商verbal IQ

Teicher教授研究了554名大學生,他發現幼年常被大聲斥責的學生,語言智商分數平均只有112分,比正常人的124分還要低。

他進一步掃描了2118-25歲成年人的大腦,這些人的左側顳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的灰質體積,增值達到14%

顳葉顳上迴區域和人的言語智商有關,接收到家長越多謾罵言論,這個區域的體積越大。

家長常對他們說「你好笨!」「你永遠不會成功」「你為何不像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人家的小孩都那麼厲害!」

家長斥責的用意是希望孩子更好,但卻忘了批評永遠沒有鼓勵有效。

無論再生氣,都要注意自己的用語,才不會越愛越糟。

3、壓抑孩子情緒

有一些父母是不允許孩子哭的,更不能生氣。

當他哭泣時,爸媽就會說:「不許哭!」「再哭看看!」

如果連自然的情緒表達都不被允許,孩子還要如何正常發展? 

心理會影響生理,尊重孩子的情緒,他才能活成你期待的樣子。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開朗樂觀、心理正常健康,那就別反其道而行。

4、給孩子負面暗示

有些傳統父母認為一誇孩子,他就會飛上天。

所以絕不能誇!就是要罵,要讓他受挫折,他才會變成一個勇士。

成為一個很堅強的人,不會被別人三言兩語所影響。

殊不知自己卻成為孩子生命中第一個壞人,他不會明白你有多用心良苦。

他只會記得你永遠不認同他,總是在挑刺。

他做得再好,你都不滿意,自尊心受挫的孩子,會失去自信心。

本來可以做到的事,也因為沒自信而出錯。

看起來自然越來越笨了,有自信的人,做事總會加分。

 白櫻結語

父母親回家後想要休閒一下,是人之常情。

孩子反問他們為何可以看電視,他們還會說我們當年早就努力過了!你跟我們比什麼?

然後理直氣壯地再回去看電視、滑手機,他們自覺有理。

在孩子眼中只會認為其身不正,每回走過客廳看到電視畫面,他都會很想多看兩眼。

但腳步多停留2秒,便會受到大聲斥責。

拿現代家庭來說,父母最討厭小孩一直玩手機,但自己卻玩個不停。

作榜樣是很重要的,而學習本是一生的事,若父母有這樣的觀念,無論幾歲,無論成就多高,都會想多看看書。

孩子每回經過你身邊,你都在看書,閱讀對他而言,便是理所當然的事。

身教大於言教,一面罵孩子不認真唸書,一面又在滑手機。

其實是自己心中也不認同閱讀的重要性,對父母而言,學生時代唸書,只是取得好學歷的手段。

那麼孩子對於學習這件事,也很難建立正確的觀念,最後就算考到台大,也只是為父母唸書。

因為他從小就接收到這樣的思維,他不會理解到一切都是為了自己。

學習也不只為了學歷,而是訓練自己一生都用得上的思維能力。

最後靠著學歷和專長,可以找到好一點的工作,一切都是自己受益才對。

當心中生起負面念頭時,便要有意識地克制,否則不只影響親子關係,也會導致孩子的智能表現不佳。

本文圖片翻攝自《以家人之名》劇照,僅為示意

想要獲得更多成長,請在最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或按讚下方粉絲頁,或在臉書搜尋「白櫻」即可找到我。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白櫻,用不一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0-11-19